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中國嬰幼迫爆香港母嬰健康院

中國內地孕婦涌港產子衍生的問題,蔓延至為兒童和婦女提供健康服務的母嬰健康院,父母均不是香港本地居民而到健康院登記的幼嬰,人數在五年間大升八成,令醫護人員工作量大增,部分本地母親被迫轉往光顧私營醫生。醫護人員憂慮,日後會令香港專科和其他服務均受影響。

廣告

衛生署轄下有31間母嬰健康院,主要為初生至五歲的嬰幼兒提供服務,包括疫苗注射及身心發展評估等,過往由於香港出生人數下降,政府曾縮減服務。隨着中國內地孕婦來港分娩人數大增,過去五年在健康院接受服務的人數逾三十萬人,香港嬰和內地嬰各約佔一半,當中以父母均非香港人而孩子在香港出生的內地嬰幼數目升幅最大,由06年的六千九百人,增至2010年的一萬二千五百宗,增幅逾八成,令醫護人員工作量大增,不勝負荷。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4日承認,母嬰健康院平均每年有五萬宗服務個案,近年已上升至六、七萬宗,北區的母嬰健康院因接近中國內地而負擔較重,他預計,有關數字會不斷上升,當局會以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政策配合。

除了人手不足,內地父母的不守秩序亦令醫護人員大感頭痛,包括未經預約要求就診,甚至聲言已購買即日來回船票或車票,要求插隊就醫;不準時應診;不滿候診時間太長而責罵醫護人員,甚至醫護人員的普通話不靈光亦成為被投訴的因由。
由於內地父母及陪診者眾,令母嬰健康院十分擠迫,而內地人高聲說話的習慣亦令健康院人聲鼎沸,有港人父母為此放棄公營服務,改帶嬰幼到私營診所接種疫苗及檢查,變相令港人使用服務的機會減少。

政府醫生協會會長曾尚賢呼籲當局全面檢討服務,包括開設更多健康院及增聘人手。

另外,隨着嬰幼日漸長大,學童牙科保健、兒科專科及學生健康等服務需求勢必上升,促請當局儘快進行評估及規畫,以防有關服務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