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民盟副主席張梅穎呼籲政治改革引關注

中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的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日前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呼籲政治改革,引發民間輿論關注。

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張梅穎(網路圖片)
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張梅穎(網路圖片)
廣告

張梅穎說“如果有人一聽見政治體制改革,就一定扯到西方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上,只能說他是偏執和神經過敏。”對“政治體制改革”,張梅穎又說,“現在政治體制改革的壓力、動力不足,與一些人擔心政治體制改革會觸及他們的既得利益大有關係。”

由於中國的“民主黨派”被定位為“參政黨”,再加上民盟在反右時被“引蛇出洞”的經驗,因此,“民主黨派”的高層往往謹言慎行,除重複中共政治話語外,難見個人政見表達。因此,張梅穎關於政治改革的坦率呼籲引起了網民的重視和共鳴,更有網友擔心張可能會遭遇強硬派打壓。

對中國的改革,張梅穎呼籲,“在當前這個關鍵時刻,不能淡化改革,而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改革是絕對不能倒退的。開弓沒有回頭箭,倒退沒有出路。”她建議重視改革的頂層設計。“第一,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第二,改革一定要有頂層設計,杜絕改革的部門化和碎片化。”

對中國政壇對“穩定壓倒一切(鄧小平語)”的說法,張梅穎建議要“正確解讀”。

她說,“現在一提就是社會剛性維穩。要知道為什麼不穩定,不穩定的背後還是個公平問題。所以,我們要解決公平和民生等問題;同時,穩定背後還是一個公正問題;穩定還涉及到政策的穩定。”“老百姓沒有過多的要求。中國的老百姓安分守己。只要中國老百姓得到一點兒好處,就感激得不得了。這也是我們國家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張梅穎說,我們處於轉型矛盾高發期,註定與各種社會矛盾衝突共生,在共生中要提高社會管理藝術和能力,體現出的是生存與發展的智慧。

張認為,“對待社會矛盾,也不必過高估計危機的發生,因為大多數是利益衝突,與政治和意識形態無關。”她建議,“正確定位、判斷矛盾衝突,以容忍的態度,用協商、妥協的方式增進共識,解決矛盾。”

張梅穎,女,漢族,1944年生,四川南充人,第四軍醫大學醫學系畢業,主任醫師,原為北京腫瘤醫院副院長,2000起擔任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其祖父為民盟創辦人之一的張瀾。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