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中國意志的試金石

發表時間:

最近以來,南海又成為中國外交的焦點之一。如何應對南海局勢的變化,北京官方權威媒體《人民日報》及其屬下《環球時報》發表多篇針鋒相對的文章,顯示中國在南海戰略上的舉棋不定,左右為難。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北京外交智庫內部對於南海戰略的分歧和爭論。

廣告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 “北京的很多分析人士傾向於認為,越南在南海咄咄逼人,核心是它認定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對其使用武力,它把中國的和平崛起政策解讀成北京會對它的各種激進行為不斷忍讓。”“ 中國應當以實際行動,扭轉越南對中國的戰略誤判,使其確信中國敢於使用任何手段堅守自己在南海利益底線的決心。如果越南繼續在南海挑釁,中國應堅決予以回擊,包括用海上執法力量回擊,必要時動用海軍力量予以痛擊。 中國應清楚地告訴越南,下一次中方的回擊,將順勢奪回越南非法侵佔的島嶼,如果越南想在南海製造一場戰爭,中方堅決奉陪,中國完全有力量打垮越南前來攻擊的海軍艦隊,中國不會因為考慮‘國際影響’而對其手軟。”“回應越南挑釁,是中國意志的試金石。”

北京《環球時報》署名吳建民的評論稱: “面臨這些挑戰我們一定要冷靜觀察,通盤考慮。切忌意氣用事,切忌用戰爭與革命時代的舊思想來處理今天的問題,那樣會犯時代錯誤。”“我們同東亞地區各國之間,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分歧,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我們的共同利益,遠遠大於我們的分歧。”“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關於南海問題,給我們確立的方針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個方針的制定,考慮到時代的變化,符合時代的潮流。同時,也考慮到了我們同周邊國家雙方的根本利益。雖然執行起來有難度,但歷史終將證明,這個方針是最明智的方針。”

北京《環球時報》署名龍韜的評論稱:“吳先生在文章中說,‘中國的自信來自於……鄧小平同志關於南海問題給我們確立的方針“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據筆者所知,鄧小平同志在這八個字前面還有‘主權在我’四個字。而這恰恰是目前南海爭端的關鍵詞。” “這世界還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而為了貿易和投資那樣的‘共同利益’,中國就可以置神聖主權於不顧,在領土、領海權益屢次被侵犯的情況下,只能剋制,筆者更不敢同意這樣的邏輯延伸。”

北京《人民日報》署名王玉主的評論稱:“實際上,中越之間在南海歸屬以及由此引發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上一直存在爭議,但雙方並未因此使中越友好合作的大局受到破壞,雙邊以經貿合作為紐帶的相互依賴實際上在逐步加深。”“畢竟,無論對中國還是越南來說,保持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還是未來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對於主權爭議,正如鄧小平同志曾經強調的,可以留給後人去解決。”

北京《環球時報》署名孫培松的評論稱:“作為地區內的主要國家,作為擁有核武器的大國,中國絕不可以向小國或無核國家輕言戰端。說得極端一點,即使迷途的菲律賓以其老邁的70高齡的海軍旗艦向中國艦船開炮,中國也要認真想一想,是發射一枚導彈把它擊沉好呢,還是讓它回去自己反思其做法更好。”

北京《環球時報》署名丁剛的評論稱:“我們不輕言戰端,但也不能一味退守。一味退守和剋制的結局很有可能是不得不戰。中國作為這一地區的大國,必須有所作為,這才是取得和平結果的唯一路徑,剋制是克制不出一個和平的南海、共同開發的南海的。而以為中國在經濟軍事等方面實力更強大,南海爭端就會更容易解決,則是典型的一廂情願。”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