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經濟與貿易

韓國超過中國奪回造船第一大國地位

發表時間:

韓國又重新變成世界造船第一大國,將3年來被中國奪走的稱號又奪了回去。今年上半年,韓國造船業獲得全球造船訂單超過一半,市場佔有率大幅超過中國。

中國上海江南造船廠是中國最大的造船基地
中國上海江南造船廠是中國最大的造船基地 © DR
廣告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今年1至6月,獲得892 萬噸 (CGT) 造船訂單,市場佔有率為53.2%。同期中國船廠拿到的訂單為517萬噸市場佔有率為30.8%。從訂單金額上看,中國更是被韓國大幅超過:中國訂單金額為88億美元,韓國為314億美元,是中國的3倍以上。

韓國造船走高檔路線

韓國造船協會表示,韓國造船業與中國競爭的策略是避開中國的強項,主打高附加值產品。韓國朝鮮日報說,韓國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等企業的秘訣是放棄與中國的競爭,挑戰高附加值的船舶領域。所謂“高附加值”的船舶包括:深海鑽井船、海上漂浮生產儲卸船、8000以上集裝箱大船、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船等等。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今年上半年進行招標,大部分訂單被韓國拿走,包括21艘鑽井船、兩艘浮式生產儲卸船和兩艘儲油再液化船,而巴西本國造船公司只拿到7艘深海鑽井船。
此外,今年頭6個月,韓國造船業還獲得69艘8000以上集裝箱大型船訂單,佔全球訂單總量75%,並拿到19艘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船的訂單。朝鮮日報說,拿到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訂單的非韓國企業,只有中國的滬東中華造船廠,拿到4艘,日本的三菱重工,拿到1艘。

日本曾是韓國造船業的強勁對手,但近些年來,日本的市場佔有率直線下滑,2007年日本市場佔有率將近15%,去年降倒6.3%,今年上半年降到2.7%。日本抱怨韓國本幣彙率太低,增加其對抗日本的出口價格競爭力。

中國造船業的強項

近些年來,中國造船業竄升的速度十分驚人。2006年,中國在全球造船市場只佔19%的份額,日本佔25%,韓國佔35%。到了2008年1月,法國《回聲報》還在預測“中國造船業七、八年後能否成為世界第一”,並說,“中國希望在2015年趕超日本和韓國,成為全球造船最多的國家。”回聲報沒料到,中國在當年的年底,就成了全球造船最多的國家。

中國的強項,據韓國造船協會表示,是低工資勞動力和政府的介入支持。該協會表示,中國的強項是利用通用圖紙製造一般的散貨船,和8000集裝箱以下的船舶。

另據法國回聲報報道說,中國政府為了提高造船質量,鼓勵外國造船公司進入中國。於是,韓國和日本的造船企業,以及全球製造馬達、測量儀器的公司紛紛在中國沿海登陸,與中方合組公司,為當地工業提供急缺的技術。
不過,據中國媒體報道,日韓造船公司登陸中國,只向中國轉移船體分段業務,目的是利用中國的低成本和運輸方便,但對其核心技術則嚴守秘密,在中國分段生產後,運回國組裝成船。

中國造船業的瓶頸是技術升級

中國船舶專家張相木表示,中國船舶工業發展的四大瓶頸是:“先進造船能力不足、自主研發能力弱、船舶配套對外依存度高、造船生產效率低”。

儘管如此,韓國朝鮮日報引述分析說,中國在海上採油平台領域早晚可能趕超韓國。原因是中國正在大舉投資目前由韓國壟斷的海上鑽井船等市場。據韓國三星經濟研究所預測,中國政府今後幾年,每年都會向海上採油平台投資500億元人民幣。這個評論說,由於中國政府倡導“國輪國造”的理念,中國造船業界得益匪淺。目前中國政府把散貨船和集裝箱船隻給本國造船廠生產,如果今後中國政府也把鑽井船和飄浮石油工廠的訂單只給中國造船廠製造,那麼中國造船會在短期內積累海上採油平台的建設經驗,在技術上趕超韓國。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