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國高鐵技術“翻車”進軍世界雄心受挫

發表時間:

7月23日發生在浙江甬溫路段的中國高鐵事故造成39人死亡,近200人受傷。這一鐵路災難不僅動搖了中國老百姓對乘坐中國高鐵的信任感,還沉重打擊了中國高鐵技術的信譽。許多國際高鐵行業的專家們認為,這場事故使中國高鐵技術“出軌翻車”,未來5年到10年中國很難有輸出高鐵設備的任何機會。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這場特大事故在國內引起中國網民和社會輿論一片憤怒,質疑主管當局在安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急於通車造成人命慘案。而從工業前景來看,許多高鐵行業的專家們更是認為,這不僅是一場鐵路事故,幾乎可以說是中國高鐵技術遭遇滑鐵盧,不僅今後高鐵技術出口難,甚至可能全面波及中國鐵路設備的出口,從而使中國今後進軍世界高鐵市場的雄心遭遇重挫。

據法新社27日發自北京的報道,“7.23”高鐵事故發生後,中國鐵路工業股票行情大跌。在上海股市,中國主要鐵路設備製造商南車集團(CSR)和北車集團(CNR )的股票近日分別暴跌12.5%和13.8%。

在這場事故發生之前,一些專家就已多次對中國高鐵的安全性能表示擔憂。但是中國主管當局以及高層決策人根本不聽專家們的意見,包括全長1318公里的京滬高鐵,為了向中共建黨90周年獻禮,也趕在6月底前通車,而這條高鐵在通車之後也多次出現故障。對整個中國的高速鐵路網來說,溫州高鐵事故可能只是一個警示,如果不吸取教訓,全面檢查高鐵安全隱患,還有可能發生類似的慘案。

根據資料統計,截至2010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總長達到8358公里,而按計畫中和興建中的高鐵項目,明年(2012年)全國高速鐵路網總長將超過13000公里,到2020年將達到總長16000公里。可見,中國高鐵建造之快,令人難以想象。雖然近年中國鐵路發展突飛猛進,但這次甬溫線高鐵事故卻暴露出,中國高鐵建設可能存在大躍進式的冒進心理,追求數字和速度,而忽視安全標準。

美國環球通視諮詢公司(IHS Global Insight)駐北京分析師阿拉斯泰爾•桑頓(Alastair Thornton)認為,中國“7.23”高鐵事故之後,西方國家的決策人很難再把中國視為可靠的技術來源。

東京大西洋投資諮詢公司(Atlantis Investment Research)總裁埃德溫•莫納(Edwin Merner)估計,這次鐵路災難之後,中國未來5年到10內根本不可能有出口高鐵設備的任何機會,儘管中國的高鐵技術是靠引進外國技術做底子的。德溫•莫納指出:“別人會跟你說,你們的列車不可靠,你們的系統不完善,我們怎麼能要呢?”

有分析家認為,不僅高鐵技術,甚至整個的中國自主發展模式也因這次高鐵事故而受到了質疑。由於體制和管理上的弊病,譬如政治因素的干預和官員玩忽職守;加之國企集團壟斷各種大型公共工程,從項目上馬到竣工,其間的各道程序,包括決策過程、技術論證、技術監督到工程驗收,都缺乏透明度。其中,高鐵部門就是一個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子。

譬如曾經被譽“中國高鐵之父” 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領導中國鐵路建設長達7年,最終因牽涉腐敗案而於今年2月被撤職。他主導下的中國高鐵營造,爆出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除官員腐敗之外,還包括鐵道部負債高達1.3萬億人民幣,而其中急於大舉上馬高鐵項目是造成債務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劉志軍去職後留下的高鐵攤子,其繼任者惟快馬加鞭完成,並未檢討遺留的各種問題。

專家們指出,中國高速鐵路2007年才投入使用,但中國企業已經要衝出世界,不僅雄心勃勃開始出口鐵路設備,還參與土耳其、委內瑞拉和沙特阿拉伯的高鐵營造項目。中國兩家大型鐵路設備製造企業南車集團(CSR)和北車集團(CNR )以及中鐵股份有限公司(China Railway Group)在本身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也擺出架勢,準備在國際市場挑戰法國阿爾斯通(Alstom)、加拿大龐巴迪(Bombardier)和德國西門子(Siemens)這樣的西方老牌企業。而據報道,在這次高鐵事故中,四節出軌翻車的車廂,其中兩節就是中國南車集團製造的。

國際高鐵行業專家認為,從出口前景來看,在“7.23事故”之後,中國高鐵技術“出軌翻車”,短時間內難以重建技術信譽,估計未來5年至10年內不可能有任何高鐵技術設備出口機會。另有業界人士估計,這次事故之後,中國政府可能會暫停一些高鐵項目的上馬。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