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輿論看中國

高鐵事故暴露中國發展模式問題多

發表時間:

法國“今日世界”(aujourdhuilemonde.com)網站“今日中國”欄目7月25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中國高鐵事故引發社會憤怒》(En Chine, la colère monte après un accident de train mortel)。文章作者高芏碩(Benjamin Gauducheau)是該網站中國問題評論員。他在文章中認為,這次在浙江甬溫線發生的高鐵事故不僅僅是一次列車事故,同時也暴露出中國發展模式的諸多問題,包括技術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缺陷和弊病。

廣告

文章指出,7月23日晚間在溫州發生的中國高鐵動車追尾事故,令全國震驚。這次事故至少造成36人死亡(後確認死亡39人),192人受傷。事故發生後,網上出現了民情激憤的聲浪,遇難者家屬和網民都想弄清事故的原因。但是,當局不僅沒有及時公布調查進展,中宣部除了責成鐵道部統一口徑發布消息外,還下令媒體撤回採訪動車事故的記者。

文章指出,中宣部的做法再清楚不過了;官方也對高鐵事故大為震驚,急於想讓事件降溫。

文章作者援引“中國數字時代”(China Digital Times)網站獲得的中宣部指令說,中宣部通知各媒體:“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各媒體要及時報道鐵道部發布的消息,各地媒體不派記者去採訪,特別是要管好子報、子刊和網站,不要鏈接高鐵發展相關信息,不做反思性報道。”也就是說,與所有令當局尷尬的事件一樣,這次高鐵事故只能由官方喉舌統一報道口徑。

高鐵事故成為一個“敏感事件”

文章指出,中國官方企圖將溫州高鐵事故淡化成一起普通的鐵路事故,但實際上這次事故成了一個“敏感事件”。因為,從2007年以來,中國的高鐵不僅是世界上最長的高速鐵路網,對於執政當局來說也是一項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戰略工程。中國政府把它當作中國成功走自主發展道路的一個象徵,當作中國恢復強盛的一個標誌。但是,7月23日發生的高鐵動車追尾嚴重事故,使這個神話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這就是為什麼在事故發生之後,不見官員出來解釋事故原因;反而全面調動官方媒體,以“大災面前有大愛”為題集中報道救護人員在現場救死扶傷和模範公民為傷者獻血的事跡。總之,在事故造成兩百多人傷亡的的慘劇之後,還以以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歌頌黨的領導,掩飾事故和挽救形象。

文章認為,這就是為何官方遲遲不做說明;事故發生之後兩天,媒體上還見不到多少有關事故的具體信息。官方的說法是一列動車因鐵軌遭雷擊斷電而失去動力(後來還說信號系統失靈),導致發生列車追撞事故。這就是官方向民眾提供的事故解釋版本。但是無數“網路公民”立即對官方版本提出質疑,並在網上分享他們掌握的信息。儘管網路遭到當局的新聞審查,儘管有中宣部下發的禁令,中國網路公民又一次在重大事件面前肩負起社會反權力的角色。

網民質疑中國鐵路安全

文章指出,溫州高鐵事故很快成了微博上中國網民熱議的話題,其中討論的熱點之一就是中國高速鐵路安全問題,包括不到一個月前投入營運的京滬高鐵,此前也多次出現故障。網民們質疑道,在這類事故發生之前,高鐵電路就已頻頻出現故障,為何不早早重視,查找原因?

另有文章援引中國網民指出,幾個月前中國官方人民日報向德國專家詢問時,德國專家曾說一個高鐵列車駕駛員至少要培訓3個月,才能駕駛列車,為何中國的高鐵動車司機只經過10天的培訓就駕駛列車?

還有網友在博客中指出:中國鐵路管理也存在問題,行駛在同一條線路上的列車怎麼能由兩家不同的鐵路公司來調度?出事故的D3115動車系由上海鐵路局管理,而另一列D301動車則是由南昌鐵路局管理。由此可以解釋鐵路局和列車之間缺乏協調也是導致事故的一個致命原因。

文章還提出疑問:為什麼這類事故會在才建造不久的中國高鐵線路上發生,而運行了47年的日本新幹線和1981年營運至今的法國TGV高鐵卻從未沒發生過類似事故?營造高鐵,本是為提高運輸和方便民眾旅行;而中國的高鐵管理如此的缺乏技術安全保障和職業精神,長此下去,還要多少無辜民眾的生命作代價?

文章最後指出,這次高鐵事故暴露出中國發展模式問題多,包括技術和管理的缺陷和弊病。現在許多觀察人士都意識到,中國這場高鐵事故的發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最近數十年中國發展模式弊病和漏洞太多的必然結果。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