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對外能源擴張政策打錯了算盤?

發表時間:

周一《回聲報》一篇中國投資法國能源行業的報道引人注目,文章介紹說,中國投資公司將與法國公用企業法國天然氣與蘇伊士公司GDF Suez合作,協助該公司在亞太地區的發展。據報導, 根據協議,在今年年底之前,中國投資公司將投資二十至三十億美元,購買GDF Suez的天燃氣、石油探勘以及製造部門約30%股權。據回聲報透露,法國天然氣公司將於本周三公布上半年營業報告時正式宣布上述協議。

廣告

《回聲報》在同一版面發表評論文章,對中國政府的能源戰略做出了評論,指出200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的能源擴張政策也隨之大幅度加強,中國此番投資法國天然氣公司的石油與天然氣開發行業又一次顯示了中國試圖加強對能源來源的控制。文章介紹說,今年七月低,中國的最大的國家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斥資二十億美元,購買加拿大西部阿爾貝達省Alberta的油礦開採權,阿爾貝達省的油礦儲藏豐富,僅次於沙特阿拉伯。

去年,中國投資公司與中國石化公司聯合投資加拿大加拿大畔西能源信託公司Penn West 公司四十六億美元,此外,2009年,中國已經在阿爾貝達省的阿達巴斯架Athabasca油礦投資了十九億美元,由於該地區的地質是帶有瀝青的沙子,導致石油開採的價格異常昂貴,但是,這對中國來說,不是一個問題,因為中國有的是錢。

除了加拿大之外,巴西也是中國對外能源開發的發展對象,去年年底,中石油斥資七十億美元購買西班牙石油天然氣巨頭雷普索爾公司Repsol在巴西的分公司的百分之四十的股權,一年前,中國又與巴西國有能源巨頭Petrobras公司簽署了一百億美元的石油供應協議。此外,中亞產油國也是中國能源戰略攻擊的重點。作者最後評論說,中國目前採取的首先開產他國能源,重點保留本國資源的能源政策,實際上是二戰之後美國的能源開發政策同出一轍,美國二戰之後開發的重點是中東,當初決策者擔心一旦爆發戰爭會立即引發能源短缺,今天看來,似乎並非如此,那麼,中國是否也會同美國一樣,打錯了算盤?

各國不應被金融信貸評估機構所左右

國際金融信貸評級公司標準普爾上周五首次下調美國的信貸評級之後引發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周一法國各大全國性報紙無一例外地以金融市場危機開篇,《世界報》的頭版標題是:美國被降級,工業七強茫然不知所措;親政府的《費加羅報》的標題是:薩科齊與默克爾同心協力為緩解危機奔波;財經報紙《回聲報》警告說美國被降級,全球未來充滿變數;法共機關報《人道報》提議面對金融市場崩潰各國應該立即改變政策方向,左翼報紙《解放報》則對全球金融市場是否確實面臨崩潰本身提出了疑問。

《解放報》在隨後的社論文章中分析說,這些通過影響公共信貸市場的金融評估機構今天居然能夠呼風喚雨,決定某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而這些評估機構的背後究竟是什麼?他們的經濟理念是什麼?他們憑什麼擁有如此巨大的權力?2008年他們都沒有預測到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如果這一次他們的預估再度有出入?他們誰又能夠追究他們的責任?作者認為如果各國希望避免危機進一步擴大,首先必須不要理睬這些評級機構的評分,不要給這些只是做一些粗枝大節的估算的機構以過高的信譽,不應該本末倒置,因為國際信貸市場周轉的資金來源是各國的中央銀行,所以各國政府如果不能夠禁止金融評估機構的工作,至少應該設立新的評估機構以打破他們對市場的壟斷地位,因為,政客們應該明白,金融危機的下一步必將是政治危機:因為一個被市場左右的政府又如何能夠贏得選民的信任?

《世界報》與《費加羅報》都密切關注中國對美國信貸降級的反應,《世界報》指出作為美國的主要債權國,中國提高了嗓門;《費加羅報》的標題則是中國發動進攻。兩家媒體不約而同地就新華社周六在第一時間做出的反應評論說,就在歐洲與日本都對美國國債信用評估被降級做出溫和的反應時,中國卻異常地提高了聲調,這毫無疑問象徵了中國在國際經濟舞台角色的重要行,中國要求美國妥善處理美國國債的結構性的危機,並且警告說,美國人毫無止境地揮霍外國人錢財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