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香港警方成為政治打壓的工具

發表時間:

本月中旬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問香港,香港警方高度戒備,與示威民眾發生激烈衝突,在香港社會各界引起強烈批評。今天的中國觀察,要為大家介紹有關近期香港政治情勢的分析評論。

廣告

      香港《蘋果日報》署名李平的評論稱:“中國副總理李克強訪港三日,日日送禮,也日日有市民收到警方推撞‘大禮’。李克強第一日送給家訪的居民電器,有麗港城居民穿平反六四 Tee被拉;他第二日送給香港商界六條優惠政策,有蒙寃港商請願不成被打傷;他第三日送給港大一年 1,000個到內地考察學習名額,有準備示威的港大學生被推往梯間跌倒。”

香港《明報》署名張文光的評論稱:“李克強訪港送大禮,本該贏得香港人心,但香港公安曾偉雄,卻以警權凌駕人權,為李克強製造民憤,將好事變成壞事。”“凡李克強旋風所及之處,政治堅壁清野,示威萬馬齊瘖,小區警隊橫行,校園如臨大敵,記者欲問無從,這是香港回歸以來,從未有過的恐怖現象,讓港人不寒而慄,一夜變天為公安治港。香港是一個文明的國際都會,怎能容許這樣張狂的警務處長,以‘沒有政治考慮’之名,厲行恐怖的‘警隊專業暴力’,變相對市民、學生、記者和請願者作恐怖襲擊?”

  香港《大公報》的評論稱:“世間竟有一些立心不良之輩,對警隊的辛勤執法不但不加讚賞,反而在那裡大潑冷水、肆意攻擊,指警隊‘執法過嚴’、 ‘打壓民主’、 ‘限制示威自由’,真是黑白顛倒,莫此為甚。” “正是由於這些抗中亂港反對派政客的挑唆,以及少數盲目附和搞事者的惡行,才迫使特區政府和警方不得不對國家領導人的來訪採取較為嚴密的保安措施,以確保各方安全,同時也是對特區形象的一種必要維護,否則,秩序大亂、本港法治之都、安全城市的美譽必然會受到損害。”

  香港《文匯報》署名黎子珍的評論稱:“近來香港暴民政治惡化,包括襲擊特首和官員,到超市和私人機構搗亂等。而李副總理訪港期間,反對派中一些激進分子已竭力搗亂、衝擊李副總理的訪港行程。警方採取措施嚴加防範,完全是應有之義。反對派未能得逞,遂誣衊警方‘濫用警力’, ‘打壓言論自由和人權’,乃是自暴其醜。”

  香港《蘋果日報》署名盧峰的評論稱:“香港的請願示威活動基本上都是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即使近期有些團體或人士用上較激烈的言詞,他們依然堅守非暴力的底線,沒有任何傷害他人的意圖或行動。也就是說,香港是個和平有序的城市,本土的襲擊威脅極低,警隊實在沒有必要採取類似戒嚴的安保措施,實在沒有必要把請願學生困在樓梯,更沒必要把採訪記者擋在幾百米外的地方。”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國家領導人來港訪問時,一些人舉行示威活動,向領導人表達不同訴求的情況,不單體現基本法規定的港人基本權利,也是量度‘一國兩制’實施良窳的觀察點。過去,當局應對這類示威活動,以人民內部矛盾取態體待示威者,但是副總理李克強訪港,警方從人力部署、封鎖範圍的廣度和深度,強力鎮壓示威者等做法,已經大大超過保護政要的需要,使人看到警方以敵我矛盾來對付示威者的操作。” “警方出動十分之一警力約3000人,名為保護政要安全,從現場操作所見,實質打壓示威者,其中李克強出席的港大百周年慶典活動,警方對付示威學生所採取堅壁清野手段,是回歸以來僅見。”“警方在那3日,使香港變得宛如‘警察城市’,其陣勢和手段,瀰漫著白色恐怖的肅殺之氣,使人不寒而慄。”“若警方成為政治打壓的工具,只有一個結果,就是:香港會變質,‘一國兩制’最核心的內涵──法治與人權,將會蕩然無存。”

以上是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特約記者張文中在香港為您報導。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