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京話題

英國騷亂與中國的群體性事件

發表時間:

8月初發生的英國騷亂,雖說只是因為一名29歲的黑人男子被警察槍殺所引起,不料卻迅速演變成為一場波及全國多個城市,明火執仗的“打砸搶燒”事件。所幸的是,卡梅倫政府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果斷平息了這場騷亂,反觀中國,其中也許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對此,有評論回顧說,英國騷亂髮生之後,最關鍵的問題之一便是,如何給這場騷亂定性、然後才能談得上怎樣來處置。幸運的是,長期經受種種集體抗議挑戰的英國政府並不缺乏這方面的豐富經驗,不論是媒體報道還是議會的辯論,舉國上下似乎都對這次騷亂的定性沒有異議。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REUTERS/Petar Kujunzic
廣告

中選網上,作者謝岳的文章說,在他們看來,定義“騷亂”必須符合如下幾個基本的標準:其一是沒有任何組織發起集體行動;其二,騷亂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既不指向政府,也不指向某個群體或組織;其三,騷亂不是政治抗議,其參與者並沒有向政府表達訴求的慾望,只是隨機地“打、砸、搶”而己。而騷亂分子則大多來自社會最底層,且失業者居多。有了這些標準,便讓卡梅倫政府堅信,此次騷亂的參與者們純粹就是在犯罪,而不是什麼政治抗議。既然如此,大家對這場騷亂的定性也沒有什麼分歧,那麼,處置這些騷亂者的辦法便只有一條,那就是繩之以法。

中國這幾年來,大大小小的集體抗議行為也是接連不斷,有些是和平的行動,也有小部分伴隨着暴力行為。撇開大量小規模的社會抗爭暫且不談,我們只來關注一下那些大規模的集體行動,人們或許已經注意到,一些地方政府在定性這類集體抗議事件的時候,幾乎千篇一律地將其貼上了種種政治標籤:參與者要麼被定義為煽動政治抗議,危害公共安全;要麼則被定義為受到國外敵對勢力的煽動和支持,企圖顛覆國家政權等等。當不少集體抗議行動被官方如此定性之後,等待那些參與者的也就只有政治上的審判了。

這樣一來,許多原本合理、合法的抗議行動因此便可能面臨種種司法制裁,大量的無辜抗議者也因此而受到種種不公正的判決。其中的一些人,在這類政治標籤的作用下,更是被演變成為政府的敵人,而他們此前並沒有這麼想,也沒有這麼做。更何況,中國的集體抗議大多都是由於政府部門違法在前或者執法不當而引起的,例如,警察的選擇性執法,和城管打人等等;與此同時,許多參與者的行為大多也都處於違法與不違法之間,只是零星地破壞秩序而已。

謝岳的文章又說,每當大規模的集體抗議事件發生之後,政府原本首先應當通過討論,同時也要允許民間意見參與其中,在弄清楚問題的性質究竟屬於哪種類型之後,才能考慮如何來處置那些參與者。但令人遺憾的是,中國至今還沒有這樣的機制,人們不僅從未聽到過來自國家代議機構對此的質詢與調查,偶爾的民間參與也經常受到打壓。文章最後強調說,事實上,對於街頭集體抗議的處置方式,極大地考驗着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力,更重要的是,其處置的手法也反映出一個國家政治制度的文明程度。究其原因,街頭集體抗議原本是塑造國家政治文明的一個重要動力,但是,如果將這種有益的動力當作惡魔來加以鉗制的話,中國也許還會錯過許多走向進一步政治文明化的機會。

與此同時,對於此次英國騷亂,一些中國人抱着某種幸災樂禍的態度,甚至嘲笑說,這是西方民主制度病入膏肓、窮途末路的一種表現。對此,有分析人士反駁說,任何社會都會有矛盾,也都有法律與常規手段解決不了的問題,因此,真正考驗一個社會的,不是有沒有騷亂,而是對於騷亂的應急措施與處理方式。對此,學者李開盛的文章說,從此次倫敦騷亂髮動者的表現來看,中國人民倒是有足夠的理由感到驕傲與自豪了,究其原因,這次英國的騷亂者們雖然宣稱對政府不滿,但其宣洩的對象卻是那些普通老百姓,破壞的也大多是平民百姓的財產,其行為已經與普通刑事犯罪沒有兩樣。

而反觀近些年來,中國所發生的群體性事件,民眾發泄的對象則大多集中於政府以及政府工作人員本身,要麼是推翻幾輛警車,要麼是燒掉幾棟政府大樓,很少有波及無辜之舉。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咱中國百姓要比英國騷亂分子的素質高得多,由此可見,那些總是以中國人素質不高為理由而拒絕政治民主化的觀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此外,針對這次英國騷亂,伊朗總統內賈德強烈譴責英國警方對聚眾鬧事的青年進行鎮壓,他還批評聯合國安理會對英國的事態發展保持沉默說,“這些罪行的百分之一如果發生在反對西方的國家,聲稱捍衛人權的聯合國和其他組織也肯定會予以強烈譴責的”。對此,專欄作者高人的文章說,其實,內賈德的譴責,與中國網民的調侃沒什麼兩樣,比如說,要給那些英國鬧事者以人權,聯合國也應該通過決議,對英國實行禁運,禁飛,封鎖,轟炸;並派中國“城管”前去“維穩”等等。也有的說,英國應該拜中國為師,學習如何“維穩”,為什麼不派軍隊上,不把坦克車開出去?

其實,內賈德說得沒錯,西方總是對我們說三道四,今次趕上西方鬧危機,我們拿他們打打鑔,並不為過。只是,我們的官方喉舌卻非要把歐美的種種危機與其“制度”相聯繫,比如,說到“由於無力還債而破產”並且還想賴賬的冰島,就特意強調它曾經是“全球新聞自由排名第一、民主排名全球第二”的國家;說到希臘,則不忘捎帶提上一句它是“西方民主的發源地”等等  言外之意似乎是在說,無論是騷亂 還是金融危機都與西方民主制度和言論自由有關似的。對此,高人的文章強調說,當今世界,雖說已經進入信息迅速傳播的網絡時代,中國過去那種自己餓着肚子,卻偏要鼓着肚子說“敵人一天天爛下去”的愚民政策,已經早就沒人相信了,但我們的宣傳理念,卻始終沒有多大長進。

綜上所述,有網友點評說,問題恰恰在於,為什麼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倫敦騷亂將動搖英國的根本;而中國哪怕一個小小的群體性事件,一場動車的脫軌事故,都可能引發顛覆性的動蕩;不要忘了還有一個“塔西托陷阱”:那就是,當統治者失去民眾信任時,它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遇到激烈的反對 (網友過客)。 別人那裡政府是孫子,老子把孫子逼得快破產了;而我們這裡,民眾是孫子,人們被逼得日夜勞作,賺的錢卻都被老子政府強行霸佔着、還不停地借給外人!別忘了,長此以往,也會官逼民反的(網友艾法衡)。

不錯,冰島、希臘在經濟上確實出了問題,但他們並沒有倒下,他們的人民同樣安居樂業,比天朝的百姓強多了,更不是北朝鮮的金家王朝可以相比的。至於中東那幾個獨裁國家的倒掉,這些五毛們的真正心理恐怕就不是幸災樂禍,而是兔死狐悲了吧?(網友jzzh)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