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經濟

大陸企業有錢寧放高利貸不做生意

中國大陸為了壓抑通脹採取收緊信貸政策,令不少民企借貸無門,甚至轉向高利貸借債,但對部分資金充裕的企業而言,目前正好是個放債賺錢的好時機。

廣告

    據大陸股票交易所的申報文件顯示,4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頭8個月內,總共發債80億元(人民幣,下同),即約9億歐元,其中有企業收取的利息高達24.5%,高出央行所定的基準點4倍。其中一家企業今年上半年的盈利,85%是來自放債的收入。

 以民企見着的浙江省溫州為例,當地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告訴《華爾街日報》和香港的《文匯報》,越來越多小商企轉向黑市或以打白條形式借貸度日。他估計如果政府不協助中小企渡過難關,下半年將有40%中小企半停產、停產甚至倒閉。

 這個數字其實對中國經濟現狀提出若幹警號,首先,中國今年上半年的強勁增長,系由於信貸的持續擴張。惠譽評級機構估計,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國的信貸已從2007年年底的124%,增加至2010年年底的174%,以目前的步伐計算,2011年更將高達185%。如果再加上黑市高利貸或打白條的貸款,實際數字只會更高。

 此外,一般企業作出放債的決定時,往往缺乏銀行家的專業判斷,從而增加了中國經濟的風險。以地產業為例,根據官方數字,業界在今年上半年總共舉債1.6兆元,相等中國銀行界借出款項的20%,而地產業因泡沫化危機所引起的風險,亦將必然增加。

 有些屬於國企的地產商,例如中糧地產,由於它本身屬於全中國最大的糧食集團,它在7月就從中糧集團屬下其他公司借貸37億元。

 這些繞過政策而持續擴張的信貸,將無可避免增加經濟的風險,而且更讓政府在擬定政策時,添增更多不明朗因素。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