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香港

中央首次釋法香港5大法官不滿曾考慮辭職

維基解密揭露,中國人大常委1999年就有關居港權問題介入釋法並推翻香港終審法院的裁決之後,負責該案的5名法官感到極度不滿,曾一度考慮集體辭職,但由於他們擔心接任人不夠獨立,因此才放棄請辭的打算。

香港終審法院
香港終審法院
廣告

1999年香港終審法院就一宗香港居民在大陸所生子女爭取居港權的官司進行聆訊,最後裁決所有香港居民在大陸所生子女,應該自動獲得居港權。但當時的董建華政府不滿意這個裁決,又根據來歷不明的數據恫嚇一旦實行這個裁決,大陸將一下子有137萬符合資格的港人所生的子女湧入香港,政府於是主動邀請人大常委釋法,是香港回歸以來的第一次,同時亦揭開了大陸干預香港司法獨立的序幕。

人大常委推翻了終審法院原先的決定之後,引來社會及法律界人士強烈反對及批評,法律界更發起黑色靜默遊行抗議。

根據維基解密的電文透露,終審法院常任法院包致金在事發後8年之後,即在2007年,曾經向美國駐港總領事館人員表達對中央介入釋法的不滿,又說當時除了他之外,其他4名終審法院的法官都曾「認真考慮辭職」。

除了包致金之外,終審法院當年的其他4名法官包括首席法官李國能、列顯倫、沈澄和梅師賢。事實上,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在2007年發給國務院的電文兩年之後,李國能就突然宣布決定在2010年退休,比起他原本的任期提早3年,這個決定曾令香港司法界人事大吃一驚。當時李國能的解釋是「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根據維基解密的泄露的電文,包致金解釋他們最終沒有付諸行動,主要考慮到以辭職宣示不滿,「只可用一次」,又擔心集體請辭後,接任人可能不夠獨立,未能勝任終審法院法官職務。包致金又相信,於2005年接替梁愛詩出任律政司司長黃仁龍,不會再次提請釋法。領事館人員亦認為,香港的法治依然健全。

此外,根據維基解密透露的另一封駐港總領事館在2006年發給華府的外交電文,香港人一般認為是北京政府喉舌的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卻獲得包致金大法官的讚賞,認為她在任內時曾遊說中央不要對香港事務過於介入,是一個默默工作的「無名英雄」。

香港終審法院最近就一宗外國政府及屬下機構是否在香港享有絕對外交豁免權一案,主動交由人大常委釋法,中央最終決定香港必須按照大陸的標準,給予外國政府絕對的豁免權,而不是按照香港行之有年的普通法,即外國政府只享有限度的豁免權。這也是中央第四度對香港基本法的釋法。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