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思潮與政見

世界民主與中國中產階級的信號

發表時間:

今年以來,北非及阿拉伯地區的茉莉花革命如驚天海嘯,震駭了全世界。這一革命大潮至今遠沒有結束,其衝擊波也必將進一步擴展。然而,由於茉莉花革命嚮往自由,呼喚民主,推翻專制的鮮明特點,使得人們在估價茉莉花革命衝擊波的時候,往往僅僅將眼光對準阿拉伯、非洲、亞洲等地區的專制政權。觀照全世界的大勢,西方民主國家為茉莉花革命而歡呼,而專制國家卻草木皆兵,層層設防,也從反面說明茉莉花革命的強烈針對性。

廣告

衝破新困惑

不過,今天的歐美也傳出各種消極信息。經濟上陷入困境,債務危機,金融危機,社會保障機制危機,政治上民主動員力不足,民粹主義泛起,民眾對社會前景缺乏信心等等現象已是有目共睹。一邊是專制制度難以按照既有模式繼續統治下去,一邊是民主制度變得老態龍鍾,難以煥發出新的活力。一般說來,人們往往傾向於認為,一方面是如何重振民主制度的生命力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如何取專制制度而代之的問題,二者之間並無聯繫。但是,這又似乎低估了全球化充分展開之後世界各地區間日益緊密的關係。假設這兩種看似對立,並無因果關係的現象之間實際上存在着某種聯繫的話,那麼這二者之間又是一個什麼樣的聯繫呢?作為理性動物的人,不能滿足於在現象面前止步,需要作出解釋,需要衝破新形勢提出的新困惑。

從近期西方輿論整體觀之,眾多的觀察家企圖提出自己的解釋。從歐洲的情況看,各種示威抗議不斷,雖然形式各異,肇因不同,但卻遍及歐洲各國。如希臘由於債務危機引起的大罷工,西班牙以年輕人為首的憤怒者的抗議,八月的英國騷亂,意大利的反政府遊行,甚至包括以色列這一長期處於戰爭狀態的國家也爆發了以青年人為主體的要求社會權益的社會運動。有人認為,這是青年人由於對前途不明朗而爆發出的反對吶喊。也有人認為,這是面對經濟不振,政治乏力的困境之後,社會對政治回歸的訴求,要求政治人物,要求民主體制有所作為的表現。這類解釋自然各有洞見,從這些紛紜複雜的社會抗爭現象中,自然可以抽象出政治訴求或青年人在政治領域裡的出場,但是這類解釋卻停留於就事論事層面,更難於將西方與其他地區連接起來。

民主前景逼近中國?

對於民主制度活力不足的問題,西方已有眾多的論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是由於東西冷戰結束,共產主義的消失使得民主失去了對立面。但是這種論述只是解釋了民主的外部條件的變化,而非民主自身的原因。同時,也難以解釋為何民主可以在沒有民主傳統的阿拉伯文化地區生髮如此巨大的感召力。

實際上,除了西方國家的各種社會抗爭運動之外,南美國家巴西、智利,包括最近被譽為印度的“新甘地”的反貪英雄安納・哈紮爾發起的絕食行動在內都應該屬於這一範疇。最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提出所有這些社會運動的內部都有着中產階級的影子。換句話說,上述無論是歐洲還是南美、印度等新興工業國所發生的抗議事件,均是中產階級對現實的不滿和抗議。這一概括不僅可以將上述大片地區包括進去,甚至也可以將阿拉伯地區的茉莉花革命包括進去。更進一步說,也可以將中國包括進去。中國中產階級的話題曾經被西方津津樂道,認為中國經濟騰飛之後,隨着中產階級的壯大,必然會進入政治民主。但是,隨着中國政治改革的遲緩與對言論自由的打壓日烈,西方主流輿論漸漸放棄了這種希望。可是《經濟學人》卻認為,中國大連八月為反對化工污染而發起的散布活動就是中產階級興起的信號。從這一角度,中國日益活躍的網絡民意,日益強烈的獨立思想之訴求,也應該說是中產階級興起的信號。而這一次,對於中國說來,中產階級的興起是否意味着民主前景正在逼近呢?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