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系列專題

夏明:國共兩黨對解讀辛亥革命各有打算

發表時間:

一百年前的1911年10月10日,中國發生了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最終拉開了終結滿清政府統治的辛亥革命的序幕。百年後的今天,海峽兩岸領導人胡錦濤和馬英九分別在北京和台北主持大型紀念活動。在孫中山先生的頭像下,兩岸領導人分別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強調各自與孫中山先生之間的傳承關係。此外,國際輿論紛紛注意到,10月9日在北京舉行的辛亥百年紀念活動中,年邁體弱的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今年首次公開露面。這一情況更是凸顯了北京高層對本次紀念活動的重視程度。哪海峽兩岸未來能否在孫中山先生遺志的引導下,求同存異,為實現和解攜手共進呢?帶着這一問題,本台採訪了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先生。

廣告

RFI : 夏明教授您好!
夏明:“您好!聽眾好!”

RFI : 能否首先和我們的聽友們談談學界當前是如何給辛亥革命這段歷史做定位的呢?
夏明:“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滿清政府,也中斷了中國幾千年的王朝歷史。在亞洲建立了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說,亞洲的現代政體開端-民主共和制的開端是從‘辛亥革命’開始的。”

RFI : 海峽兩岸今年都組織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紀念活動,哪這是不是兩岸在展現求同存異的一種反應呢?
夏明:“中國目前大陸和台灣還是兩岸分離的狀態。無論從國民黨還是從共產黨兩方面來看,當然都想從辛亥革命的傳統獲得它的合法性。如何獲得這個合法性,也就是說,中國的最終的統一是以中華民國的法統為基礎,還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統為基礎?在這點上,共產黨和國民黨顯然在解讀辛亥革命這個問題上當然各有各的政治打算。”

RFI : 以您的看法,這兩個法統的差異是什麼?
夏明:“這兩個法統!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中國共產黨一方顯然是想把辛亥革命主要解釋成一種中華民族驅逐了外來的列強。滿清-當然現在是中國的一部分-現在不強調這一點,但強調驅逐韃虜的同時,把驅逐列強凸現出來。這樣就強調了中國民族,做為民族國家的建立與西方國家對抗,這樣能夠獲得自己的民族獨立。這點很重要。第二,強調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一種新的‘三民主義’。它提出了一個更左傾的孫中山。把‘聯俄、聯共,扶助農工’這些,給共產黨未來的誕生和發跡,到最終奪取政權提供合法性。第三,現在非常着重‘中國共產黨比國民黨-也就是比蔣介石這條線更具有繼承孫中山歷史正統的合法性。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比台灣的中華民國具有更強的正統性。因此,中國共產黨在不斷解讀辛亥革命時,它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打統戰牌。把辛亥革命做為統一海峽兩岸的一個手段。這樣也就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超越到中華民國之上。這樣最終求成一種統一。不是中華民國同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中華民國,統一台灣。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基本的重要解釋。”

RFI : 哪台灣方面又是如何理解這個法統的?又是如何應對北京立場的呢?
夏明:“台灣我們看到兩方面的政治傾向。從民進黨來看,他們很多主張台灣的徹底獨立。他們也在否定孫中山的政治遺產。對國民黨的東西,他們想去除孫中山、蔣介石這些國民黨的陰影。當然,台灣現在想繼承孫中山遺產的,繼承辛亥革命遺產的,顯然我們是在指台灣的國民黨這一派。台灣的國民黨顯然,現在最重要的在於辛亥革命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推翻的是專制王朝。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原來提出‘民族的統一’,還提出了民權的問題,民生的問題。而‘民族、民權、民生’,國民黨最後在1946年制定的憲法中也明確提出了這三個問題。其實就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國民黨是把孫中山的政治遺產,尤其把民主共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把憲政的最後目標提的非常高。那麼,因此台灣在提出辛亥革命的意義對中華民族,對中國整個歷史發展的意義,顯然是指現代民主制。所以,國民黨現在堅持的-看馬英九和92年的國統綱領-提出的基本思路在於-在三民主義的框架下、在民主的框架下統一中國。”

RFI : 如果拋開政治分歧,您覺得一百年前發生的辛亥革命,一百年後有什麼現實意義?
夏明:“對!現在大家總結,包括中國有一批和海外有一批學者,大家爭論比較大。我們曾在國內看過《走向共和》這部電影,其實就是在反思從鴉片戰爭以後到洋務運動,到維新派,到立憲,到後來的辛亥革命。它對辛亥革命的評價,對整個過程最後走向一種暴民式的暴動、武力的過程持有一定的批判態度。海外有一位作者叫蘆笛,他寫了一部從李鴻章到孫中山的百年史,提出題目《百年蠢動》。他的觀點認為,這百年越走越壞。比如,後來的袁世凱其實不如康(有為)、梁(啟超),康、梁不如李鴻章。然後,蔣介石不如袁世凱,而毛澤東不如蔣介石。這樣的話,他的概括就是說,中國近百年,尤其是辛亥革命出現刁民、暴民的惡性循環,走向暴力的道路。他認為是一個誤區。所以,現在學界的反思,就在於辛亥革命這個暴力革命的道路是不是應該繼承。還是應該拋棄?這是另一個反思重點。這些目前都爭論的比較厲害。”

RFI : 辛亥革命的定位在兩岸有一定差異。雙方共同組織紀念活動,對未來減緩這種差異能否起到促進作用?
夏明:“對!現在應該說,兩方面通過紀念活動,尤其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可以在統戰方面架起更多的渠道、增加雙方的溝通,對目前台灣和大陸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框架的發展和穩定,應該說是有積極意義的。我覺得,對兩岸來說,應該是分歧小於共識。儘管兩岸有不同的解讀,但還沒有引起兩方面關係的惡化。相反是在朝好的方向走。我覺得,目前主要讓北京擔憂的在於,不是台灣的解讀問題,而是中國民間的解讀問題。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以正面態度來反思或來紀念辛亥革命,但是,中國民間有一些學者以更激進的方式,否認共產黨的合法性。用國民黨的中華民國的法統來壓制中國人民共和國的法統。另外一批更激進的學者就在否定辛亥革命的革命合法性。用革命、用暴動和暴力的東西來改變歷史,這些學者認為,這本身就是反動的,就是錯的,因此,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意義。所以,對中國共產黨來說,對中國政府來說,它對後面兩種更激進的民間評判,顯然是非常的緊張。因為,它擔心這兩種思潮都可能引發中國目前民間瀰漫的不滿情緒,跟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政治訴求相結合。所以,我想這是它所擔心的一個東西。”

RFI : 您覺得民間態度能對辛亥革命的定位有多大影響呢?
夏明:“現在看到網絡上有很多作家在發各種文章。應該說,民間學者包括中國國內的選舉網、共識網,這些民間學者、知識份子比較關心的網站。有的對辛亥革命提出了負面的評價,跟傳統的史學不一樣。包括對革命的一些否定。。。等等。因為,如果否定革命,就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暴力革命;如果否定中國暴力革命的合法性,否定中國當時走的蘇俄道路的選擇,那麼當然就是否定中國共產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出民間現在的這種影響,應該說在學者、在網絡上還是有一定市場的。”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