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一周內兩個中國幼童死於車輪之下

發表時間:

今天十字架報世界欄發表該報同仁馬洛維奇向讀者介紹中國對其社會黑暗面產生的疑惑的文章寫道,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裡,中國竟發生兩個幼小的孩子被卡車碾壓,而路人見死不救的令全中國,全世界人震驚的事件,北京懲罰“遇險不救”行為立法的打算和中國公眾輿論的憤怒都不會很快改變這種現狀。

廣告

如何解釋見死不救的現象?

十字架報文章在講述了年僅兩歲的小悅悅遭到卡車碾壓,路人漠視,最終不治身亡和四川一個五歲男孩子下學路上遭到一輛翻鬥卡車碾壓的兩起惡性事件在全中國引起強烈憤怒的前前後後。對如何解釋這種見死不救的漠視現象,十字架報說,遇到上述如此慘烈的車禍,中國人的第一條件反射自然應該是幫助遇難者,但是某些先例卻讓人望之怯步,一些救死扶傷的人曾被錯誤地指控為事故的肇事者。十字架報文章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氏的上海心理學家的解釋說,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幫人”成了“找麻煩”的同義詞。大部分中國人生活在一種深深的非安全感之中,而社會保險極其有限,私人保險非常昂貴,退休體制也存在問題,這一切都敦促人們要盡量地自我保護,明哲保身。

中國極端個人主義日益猖獗

一周內兩個幼小的兒童慘遭車禍的悲劇進一步證實了中國社會中的極端個人主義日益猖獗。一位年輕的北京工程師認為,哪怕或者更確切地說由於經濟日新月異地發展,大家都只是想到自己的生存和如何多賺錢,根本不顧其他人,也不相信任何人,恐怕受到競爭者的趕超。

公眾輿論憤怒可否改變明哲保身?

上海心理學家還分析認為,毛澤東所強加給中國人的馬列主義打碎中國傳統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倫理秩序,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所謂的政治問題,兒子揭發老子,妻子揭發丈夫或姊妹,兄弟之間互相揭發的悲慘年代而導致禮崩樂壞,在人們眼中,人與人的關係就是競爭的關係,而不是從前生活得那樣有安全感。

中國公眾輿論對這兩起慘烈的悲劇義憤填膺是否會改變某些東西,十字架報繼續引述上海心理學家的分析認為,哪怕中國政府有立法懲罰“遇險不救”行為的打算,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恐怕這種各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現象並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阿拉伯革命中的伊斯蘭主義陰影

今天(十月二十五日)法國全國性報紙頭版頭條主要圍繞突尼斯的首次自由選舉展開,選舉結果今天下午揭曉。據初步結果顯示,本阿里執政期受禁的突尼斯“伊斯蘭復興黨”遙遙領先:費加羅說,伊斯蘭分子將左右突尼斯;巴黎人報聚焦阿拉伯革命中的伊斯蘭主義的陰影;解放報談突尼斯蘭伊斯蘭分子的勝利;人道報偏重此次選舉當中突尼斯人的公民意識飛躍的同時指出,伊斯蘭政黨崛起令民主派憂心忡忡;鑒於在突尼斯伊斯蘭保守黨贏得立法選舉的前景,利比亞過渡政權已經宣布以伊斯蘭教法為參考,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所向披靡,十字架報對伊斯蘭在阿拉伯革命當中所佔的分量提出疑問。

歐元危機打翻政治平衡

此外,世界報和法國財經報紙回聲報和論壇報仍繼續關注歐元區危機問題:世界報長篇累牘地闡述,分析與評論為什麼歐元危機打翻了政治平衡;意大利一旦陷入危機將迫使歐洲採取新的反危機部署,而新的方案對歐洲銀行所產生的後果還難以評估,論壇報強調,對危機蔓延的恐懼無所不在;回聲報介紹上個月對於法國人壽保險來說是個黑色的九月。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