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公投和平協議將成為台灣總統選戰主軸

發表時間: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廣告

●上周馬英九總統拋出震撼彈,主張「若要與對岸簽署和平協議,台灣將先舉行公民投票,通過之後才簽」,似乎「將」了民進黨一軍。但這一周,事件繼續發酵的結果,據說對馬英九的選情反而造成不利影響,為什麼會有這個令人意外的發展呢?

上周「台北一周」節目中,我們曾就這件事做過分析,認為馬英九主張公投,會成為大陸的燙手山芋;而國民黨也很得意,認為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國民黨將會繼續堅持公投的主張。不料,就在馬英九提出公投的主張後,藍綠陣營的支持率卻開始變化,五天之內,馬英九和蔡英文兩位候選人支持度的差距,從馬英九領先10%,一路下降到只領先5%。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之前,蔡英文的支持度受到副手蘇嘉全違法興建農舍事件的影響,大幅落後,馬英九提出和平協議,又提出要公投和平協議之後,大量佔據新聞版面,對手農舍違法事件逐漸被淡化,民進黨求之不得,趁機轉移陣地,開始炮轟馬英九的和平協議是統一的前奏;並且打蛇隨棍上,進一步要求修法,規定未來兩岸任何政治協商都要先通過公投才能實施,而藍軍不想修法,就在立法院里全面封殺相關提案,幾個回合下來,民進黨爭取到基本盤的支持,馬英九和蔡英文的支持度拉近到只剩5%。這樣的發展,國民黨應該是始料未及!

●國民黨為什麼要在立法院全面封殺民進黨的提案?馬英九總統不是也主張,洽談和平協議必須要先通過公投嗎?

其實這都是選舉操作。馬英九提出公投和平協議之後,蔡英文立刻要求和馬英九見面,協商修正公投法,要求增加新規定,未來兩岸任何政治協商,都必須先交付公投,她的理由是,台灣內部必須要有共識,才能開始兩岸政治協商。總統府的響應則是,馬總統早已說過,未來一旦符合三大前提,就是國家有需要、民意高度支持、並在國會監督之下,要和對岸簽訂和平協議時,一定會先交付公投。至於公投法現行條文,已經符合需要,實在沒有必要大費周章修法,認為這是在野黨的政治操作,政府不會隨之起舞。其實,民進黨之所以要求「任何政治協商都必須交付公投」,思維邏輯和陳水扁時代的「防衛性公投」一樣,就是藉公投阻止台灣和大陸的關係越來來近,讓在野黨也能有機會插手兩岸事務;至於馬英九這邊則認為,和平協議和統一根本是兩回事,充其量只是把目前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法制化而已,所以當國民黨發現,民進黨有意把這個議題炒熱、炒大,就決定放棄「公投和平協議」的議題,不再和民進黨糾纏了。

●有關和平協議,據說馬英九又提出「十大保證」,所謂「十大保證」的內容是指什麼呢?

國民黨真的很怕民進黨的批評。馬英九最早是說,如果未來十年當中,當國家有這個需要,而且獲得民意的高度支持,並且在國會的監督之下,他認為,台灣可以審慎考慮是否和對岸簽訂和平協議。後來民進黨批評所「未來十年」就是統一的時間表,而且會喪失台灣的主權,馬英九立刻加碼,說出「公投不過,就不會簽署和平協議」,可是民進黨越鬧越大,要求修法,規定兩岸政治協商都應該經過公投,國民黨拒絕,民進黨又說,這就是照妖鏡了,顯示馬英九說要公投都是假的。在民進黨節節進逼之下,馬英九最後又提出所謂「十大保證」,強調只有在這些條件都成熟,前提都滿足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討論和平協議,同時還必須交付公投,這十大保證,其實之前都講過,包括一個架構、兩個前提、三個原則、四個確保,現在把它彙總起來,叫做十大保證,顯示國民黨非常擔心「公投和平協議」的議題再發酵下去,會影響選情。這也充分反映了,台灣的主流民意,對於加強和大陸的關係仍舊充滿疑慮。

●台灣的輿論怎樣看待馬英九提出的和平協議,中國大陸對「公投和平協議」有什麼反應嗎?

台灣媒體的社論中肯地分析指出,馬英九的和平協議並不是根據北京的「一個中國」設想,而是基於「一中各表」的中華民國憲法原則,目的是要把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關係法制化、固定化,它不但不是在談統一,而且,在台灣是統一的「防火牆」,在北京是統一的「下台階」,其主要功能是在降低統一的壓力以及轉移統一的議題。台灣的輿論認為,蔡英文和民進黨不會不知道這些,但卻故意把和平協議和統一畫上等號,完全是為了選舉的刻意操作。至於大陸方面,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在「和平協議」的話題開始快要一個禮拜後才回應,他說,結束敵對狀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是大陸多年來的主張,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然前景,他希望兩岸為此加強交流,增加互信,逐步創造條件。至於「公投」的問題,他說得很含蓄,並且四平八穩,他說,政治協商是一個不斷創造條件,將來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應該允許任何政治勢力藉機政治炒作,撈取政治利益。可以說盡量避開了敏感的話題,這是明智的做法,因為在台灣選戰過程中,大陸如果發表太多意見,等於介入台灣的選舉,在台灣反而會引起反彈,後果難以預料。未來可以預見,和平協議的議題一定成為這次總統選舉的選戰主軸,好戲恐怕還在後頭!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