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台灣民意支持和平協議

發表時間:

台灣民意支持和平協議以及日本新首相野田佳彥訪問韓國是本期《亞洲周刊》的重點內容。

亞洲周刊
亞洲周刊 RFI
廣告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的封面專題是什麼?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的封面專題是:台灣民意支持和平協議,公投衝擊兩岸三黨。在距離總統選舉約八十天之際,馬英九提出考慮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獲得多數民意支持,但意外引發公投之戰,對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都帶來衝擊。馬英九的公投提議,一度搶奪民進黨的民粹神主牌,但民進黨提出修訂公投法,降低門檻,反守為攻,而共產黨則視公投為洪水猛獸。在公投議題纏戰後,馬英九的支持率下降,僅領先蔡英文三點七個百分點。中間選民的關鍵抉擇將決定誰是總統。

台灣的學者如何看得馬英九提出的兩岸和平協議?

亞洲週刊專訪了: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胡佛,他對馬英九提出和平協議主張予以肯定,認為是展現總統高度的做法,對選情也有助益,但公投的細節很複雜,要考慮實際情況,最好先由國會通過。美國的聯邦政府傾向不採用公投。

在台灣,過去舉行公投的經驗是怎樣的?

台灣過去並無公投成功經驗,主要是從提案、連署到通過的門檻都太高,被稱為「鳥籠公投」,自從二零零四年《公投法》完成立法後,台灣三度舉行全民公投,交付公投的六項議案從未達到投票人數須逾合格選民一半的門檻,悉數遭否決。

中國大陸對馬英九提出的兩岸和平協議和公投,持什麼態度?

馬英九綁上「公投」的「和平協議」構想出籠,明顯令北京擔憂,甚至不滿,視為認同的衝撞,但在台灣大選期間,不會輕易公開表態,將會更為謹慎。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週刊還哪些重要內容?

本期亞洲週刊還報道:日本新首相野田佳彥訪問韓國,歸還殖民時代據為己有的《朝鮮王朝儀軌》等珍貴文物。中國被日本掠走文物遠多於韓國,但官方與民間追討不力。不過,近年來中國資金開始在拍賣渠道發現日本收藏的中國文物。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