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俄

中俄火星探測器若接軌再不成功或將墜毀

據中新網援引俄新網消息,俄羅斯一位彈道學家11號透露,如果無法順利啟動“火衛--土壤”星際站的發動機,那麼,它在大氣層中尚未燒盡的碎片或將於12月初墜落到全球某個地區,可能性有多種:美國、中國、非洲、中東、若干歐洲國家、澳大利亞、日本、烏克蘭和俄羅斯。至於具體地點,“地球上暫時沒人知道”。

廣告

據香港文彙網12號的報道,在此之前,俄羅斯聯邦航天署曾於9號宣布,搭載有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的俄羅斯“火衛--土壤”探測器已於當天凌晨發射,但俄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隨後表示,該探測器未能按原計畫進入飛往火星的軌道,目前仍停留在近地軌道上。

俄羅斯一位消息人士在接受俄新社採訪時說:“如果無法順利啟動發動機,那麼(星際站)就將不受控制的下落。但同時不能稱此為不受監測的:在它離開近地軌道前   時間將是12月初,俄羅斯、美國和歐洲的彈道學家有足夠的時間確定它進入大氣層的區域,及其未燒盡的碎片可能掉落的地點”。根據一家跟蹤Visual SAT衛星的網站公布的數據,“火衛一-土壤”航道覆蓋的地區非常廣,包括美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中國、中東、澳大利亞、烏克蘭與哈薩克斯坦。 在回答星際站可能在哪個位置進入大氣層的問題時,這位彈道學家說:“和你們講實話吧:地球上暫時沒人知道”。

另據中國《科技日報》11號的報道,搭載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的俄羅斯探測器,至今還懸在太空,也懸在很多人的心頭。為此,科學網10號邀請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推進理論與工程博士、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謝侃,與網友進行交流,並詳細解讀本次事件。首先,如果此次任務最終沒能成功的話,俄羅斯方面是否會對中國進行賠付呢?對此,謝侃認為,此次的風險應該是中俄雙方共同來承擔,既使有賠償協議,最終給中方賠償的可能性也不大。俄羅斯的這個探測器大概耗資10億人民幣,如果失敗的話,損失更嚴重。

報道又說,記者了解到,俄羅斯保險中心董事會副主席維亞切斯拉夫•沙巴林此前表示,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投保了12億盧布,而且分別在俄羅斯和外國市場投保,涵蓋所有種類的風險,包括完全毀掉的風險,但並未提及中國“螢火一號”的投保情況。謝侃指出,國際上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率並不高,40顆探測器中只有15顆最終能夠到達火星,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儘快確定具體故障原因,才能啟動相應預案。

考慮到俄方此前曾公布說,還有三天的時間來排除故障,三天內如果主發動機能夠啟動的話,成功的概率還比較大,時間越長,可能性就越小。如果是軟件問題,應該好排除,目前來看,還有希望。如果再次接軌不成功,則意味着任務失敗,那麼,探測器的結局一般都是墜毀,回收的可能性不大。謝侃也坦稱,中國整體上還落後主要航天國家15年到20年。

北京周西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部專稿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