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輿論看中國

中國民族主義阻礙南海主權爭端的解決

發表時間:

剛剛結束的東盟峰會和東亞峰會再度將南中國海主權爭議推上前台,法國輿論近日紛紛聚焦美中在南中國海主權爭議上的外交博弈,法國《世界報》近日推出該報對法國亞洲問題研究專家尼凱女士的專訪,雖然這次訪談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但是,尼凱對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分析以及對地區衝突演變的預測今天看來格外具有時效。

廣告

尼凱在訪談中介紹說,對中國來說,中國對南海的主權宣示所涉及的地理範圍並不僅僅局限於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北京根據一個非正式的畫分線確定其主權範圍,這條分界線是1947年一名國民黨的官員畫分的,這條畫分線只出現在一個非正式的地圖上,按照這一畫分線,南中國海一直到印尼海岸,幾乎都屬於中國。尼凱分析說,除了上述地理畫分的原因之外,中國近期之所以不斷在南海地區宣示主權實際上同中國的經濟崛起是不可分割的。在過去,中國對南海地區的主權爭奪往往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今天,中國已經擁有足夠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長期以來,中國佔據南海的主要理由是南海海域石油儲藏豐富,對能源短缺的中國來說不可或缺。而今天,南海海域的重要性還在於他是一大重要的海運通道,它是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同歐洲、非洲以及海灣國家經貿往來的主要通道。在尼凱看來,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導致中國近期不斷在南海地區宣示主權,那就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北京政府的合法性,因為,主權問題牽動着國民的民族主義的神經,而民族主義的膨脹又可以幫助共產黨贏得國民的支持。尼凱進一步解釋說,事實上,幾個月來,觀察家都注意到,無論是針對美國還是針對其周邊鄰國,中國政府的言論都帶有濃重的民族主義色彩,而真是中國這一日益膨脹的民族主義情緒才導致南中國海主權爭議陷入僵局。

中國政府近期來就南海問題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言論,而另一方面,北京又極力同東盟國家修補關係,尼凱就此現象分析說,這與其說是中國政權內部軍隊與其他派系力量之間存在分歧,還不如說是由於中國對自身軍事力量的清醒的評估。因為,中國領導人十分清楚中國的海上軍事能力實際上是十分有限的。中國的航母雖然已經試水下海,但是,卻還不能夠運載戰機。作者分析說,北京擡高聲調不惜以炮聲威脅的目的首先是要給周邊國家來個下馬威,其次是要威懾美國的那些反戰派。與此同時,北京又積極同東盟國家展開經貿合作,試圖以此避免東盟國家同去年一樣都站在美國的一邊,要求按照美國的提議解決南海衝突。也就是說,儘管南海地區緊張氣氛依舊,但是中國政府其實並不希望在南海衝突問題上走得太遠,因為,明年秋天,中國將實行政權更替,政權內部的各大派系都在南海問題上各表立場,雖然,這些討論外界無從得知,但是,民族主義勢力很可能佔據上風。

最後,就南海主權爭奪將如何演變這個問題,尼凱女士回答說,今後的幾年中,關鍵要看中國的政治體制將如何演變,中國將如何進行政治改革。或許可以想象一個更加開放民主的中國政權將不必以煽動民族主義來坐穩江山。尼凱認為,到目前為止,南海地區並沒有出現軍事衝突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可能的敵國,日本或者美國都表現得十分理性,但是,越南的介入卻就給地區和平增加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因為,河內政權同北京政權一樣,其合法性也同樣受到質疑,所以,如果中方繼續攻擊越方漁船的話,很難保證越南不會對此予以反擊。

不過,尼凱也表示,從軍事力量的對比來看,雖然越南近期頻頻從俄羅斯進口潛水艇,並且不斷同美國展開軍事合作,但是,包括越南在內的中國周邊國家都無法與中國一比高低。中國真正擔心的對手是美國,中國外交近年來錯誤地以為深陷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的美國將無暇顧及亞洲,而事實證明,美國不僅有實力返回亞洲,而且明確宣稱,要將返回亞太地區作為其戰略調整的重點。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