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北京網管辦推微博實名條例 禁止發布“損害國家榮譽”微博

發表時間:

今天(12月16日),傳言已久的中國網絡微博服務全面實名制的政策被正式公布,北京新聞辦(網管辦)發布執行《北京市微博發展管理若干規定》,宣布對微博服務商將全面推開實名制。

廣告

北京市網管辦負責管制中國大部分主流新聞網站,如新浪、搜狐,新華網等新聞網站,更包括了目前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用戶超過2.5億的新浪微博。據了解,隨後,負責管制騰訊微博的廣東省網管辦也將出台類似的條例。

北京市網管辦稱,“微博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傳播謠言和虛假信息、買賣“粉絲”、利用網絡進行欺詐等突出問題,損害了公共利益和公眾利益,引起網站、用戶和公眾的不滿,社會各方強烈呼籲規範微博服務管理。”

該《規定》第九條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註冊微博賬號,製作、複製、發布、傳播信息內容,應當使用真實身份信息。

官方稱,首先,個人註冊微博並製作、複製、發布、傳播信息,將適用《電信條例》中關於不得使用“虛假、冒用的身份證件辦理入網手續”並使用移動電話的規定。“也就是微博用戶要在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註冊後,才能使用發言功能。”

“微博用戶應當使用真實身份信息註冊,是其法定義務。”而未用真實身份註冊的微博網友,根據官方的解釋,將可能逐步改為僅能“使用微博瀏覽信息”。

這一微博實名制,即微博賬號註冊信息真實,是指用戶提交網站註冊的信息,用戶使用微博服務的名稱可自願選擇。即就是“後台實名、前台自願”。

“開展微博服務的網站應當依法辦理相關審核、審批手續”,
此外,微薄運營商還必須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確定負責信息安全的監控機構及人員、落實技術安全防控措施、建立用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虛假信息揭露制度、協助、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管理工作等。

滿足上述條件後,根據該條例,目前的微博運營商,即目前已開展微博服務的網站,可在三個月內向網絡管制當局申請牌照,並着手對現有微薄用戶進行實名制規範。

此次條例影響最大的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微博運營商新浪公司,根據12月的最新數據,目前新浪已經有2.5億的註冊微博用戶,即使去掉行業內眾所周知的的虛假帳號即“殭屍粉”外,也至少仍有上億用戶。

這一規模的客戶,無論如何實名註冊,都將是巨大的工程。北京市官方稱,此次條例規定的實名制(真實身份信息)註冊流程,微博用戶的真實身份信息,將向中國政府“有關機關”指定的機構註冊,獲得認證標識後,再使用該標識在網站註冊賬號。
許多網友首先擔心的是個人資料的外泄,敏感的隱私通訊內容,如私信不僅被有關警方掌握,還可能被相關的利益者直接獲取。

此外,目前微博客上有大量來自海外,如香港,台灣以及歐美地區的中文用戶,如何按中國官方的要求進行規範,將是很大的工程。一禁了之,固然方便,但對這些微博運營商的商業利益來說,也是很大的損失。

事實上,目前中國警方通過金盾系統,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做到鎖定任何一個微博帳號的真實發言者的IP,並通過上網電腦的網卡以及移動設備手機的ID號,掌握使用微博用戶的真實身份。

中國維穩機構在電信行業推廣已久的手機卡實名制度,雖然力度不小,但也遲遲難見最終成效。

此次官方為何如此勞心費力地推廣微博實名制,一般認為,有震懾網絡輿論的用意,2011年的幾次社會事件與微薄言論相互震蕩,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關注,這一用意從該規定的第十條中清晰可見。

雖然僅是一個省級政府下屬的廳級行政局的內部規章,卻仍毫不避諱地規定了十一條禁止微博網友“製作、複製、發布、傳播”的信息。

除了中國刑法、網絡管製法規中常見的禁止性條文中,條例的這十一禁止項中,有禁止網友發布“違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以非法民間組織名義活動的,“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該條例中規定“損害國家榮譽”,以及兜底性的“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幾乎將任何異見性質,甚至僅僅是批評性質的微博都列為非法內容。

法網緻密,令人震驚。批評者認為,這將這嚴重損害中國現行憲法中規定的的言論自由原則。

有評論者如楊海鵬等人認為,實名制的可能的好處,或者是所謂“五毛”將無所遁形,但事實上,由於僅是後台掌握的實名,這一可憐的“好處”也難以成真。實名制帶來的附帶的好處,或許是某種程度上的言論自律,對不靠譜謠言的擠壓。

而目前微薄上屢屢被刪號的言論激進的“轉世黨”,在全面實名制鋪開後,將可能成為信息難民,或轉往牆外的推特,或者只能少說多轉了。實名制將從實質上壓縮了他們的言論空間。從這個意義上,管制者的這一想法或能奏效,前提是徹底的,毫不容情的實名制和配套的黑名單制。

但微博對中國社會動員以及網絡輿論形成的深層助推,很可能並不僅在一些言論激進的“轉世黨”的聲音,而是這一工具,讓傳統新聞管制下備受壓抑的新聞當事人,都有可能發出聲音,展現訴求,比如郭美美,比如動車事故中的親歷者。

從這個意義上,全面實名制或者只會技術性的阻攔作為中國社會轉型催化劑的微薄的發展。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