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煙草專家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引爭議

當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副院長謝劍平新近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後,估計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儘管先前的兩次落選備感失望,但這次終於當選,也許高興還不到半個小時,就立即招來網絡和社會輿論的一片責罵和質疑之聲。中選網上作者田大校的新聞綜述文章說,對此,有網友發微博稱其研究名為“煙草減害”,實為高效殺人;國家控煙辦主任楊功煥則表示,謝劍平的當選是科學界的恥辱,其研究成果會誤導公眾,幫助煙草企業賣煙;前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也認為,謝的當選有違“法律”,相關的院士評審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

吸煙有害的宣傳照片
吸煙有害的宣傳照片 路透社
廣告

民眾普遍認為,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煙草專家”當選院士代表了什麼,預示着什麼?自然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最熱門話題。新增院士名單公布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就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煙草院士”的出現不僅是控煙失敗的表現,更是科技界的遺憾。對此,中科院資深院士何祚庥此前曾坦言,每逢兩院院士增選期間,拉票都“很厲害”,尤其是院士候選人所在單位或地區的領導大多會親自出面拉票,包括上門拜訪和“寫條子”等方法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因此,如果“煙草院士”是以這種方式當選的,就很可怕了。

不過,也有為謝劍平當選院士後備受責難而鳴不平的,比如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常委、這次也給謝劍平投了贊成票的魏復盛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煙草行業是我國的納稅大戶,煙草稅收對國家建設有重要作用”。對此,公眾是否可以理解為,謝院士的院士頭銜其實就是工程院獎給納稅大戶的“獎品”呢?估計只有當事人和涉事單位知道,估計只有良知和良心知道了。

《中國青年報》的文章說,我國科研的總體水平仍然偏低、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是事實,可作為躋身科技“金字塔”頂的院士,應該是國內科技界的頂尖人才,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不敢說達到國際水平),這樣才能服眾。假如被科研成果之外的因素所左右(稅收就是一個非常拙劣的理由),讓一位不具備專業資格的人士混進院士隊伍,不僅是對院士稱號的褻瀆,更是對科研體制的戕害。

此前,由國家控煙辦主任楊功煥和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共同牽頭的一項研究表明,雖然煙草製品能夠帶來巨額利稅和龐大就業,但是它造成的健康危害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損失更大。“毫無疑問,煙草業是得不償失的黑色產業,現在哪怕僅僅從經濟角度算賬,也是如此。”對此,楊功煥說,用煙草業是納稅大戶來證明謝劍平當選有理,明顯找錯了論據。是故,非但謝院士,鄭州煙草研究院、中國工程院等也應該直面公眾質疑,平復公眾對院士選舉不公存在的焦慮情緒。

不過,《羊城晚報》則發表評論稱,別把科學之爭和道德之爭攪在一起,別把對規則的不滿和個體事件混為一談。方舟子等人質疑其研究所謂“降焦減害”的成果,作為院士,謝劍平應拿出證據回應,這屬於正常的科學之爭; 至於將其貼上“煙草院士”的標籤,認為這項研究本質上是助力煙草銷售,那就屬於道德批判了,已超出了科學領域。至於“煙草院士”、“殺人院士”、“科學界的恥辱”之說,更是拿道德標籤說事,會攪亂本來的科學之爭,也會掩蓋問題的實質。

有些人認為謝劍平不配當選院士,和其成果有效性無關,只因其研究的是煙草領域,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當選工程院院士需要怎樣的資格,研究領域是否應有所限定,公眾民意是否應起到作用,在其中應佔到多大比重,院士只是一個榮譽頭銜還是有相應行政待遇等,都是規則問題。評論認為,目前甚囂塵上的道德之爭往往會掩蓋真正需要關注的問題,在公共生活中,做一個明辨是非的聰明人比做一個滿腔道德熱情的好人更管用,平和理性地討論問題比揮舞道德大棒更重要。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