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緬甸的改革舉措獲得西方積極回應

正在緬甸訪問的法國外長阿蘭-朱佩周一在該國首都內比都與緬甸新政權最高領導人吳登盛舉行會晤。這是繼周日會晤了緬甸反對黨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之後與緬甸高層的接觸。除總統之外,法國外長還將與緬甸外長吳溫納貌倫以及議會兩院主席等政要舉行會談。

廣告

法國外長對緬甸的訪問,是對緬甸新的文官政府最近所實施改革的最新跡象予與肯定。上周五,緬甸政府宣布釋放300多名包括多位著名人士在內的政治犯。朱佩則堅持向緬甸政府釋放讚許信號。法國外長周日表示,法國與歐盟將對緬甸當局的政治改革作出“具體回應”。考慮到緬甸的民主化進步,法國與歐盟將考慮改變對緬甸的制裁併調整與緬甸之間的關係。

緬甸於1988年發生軍事政變後,曾經歷了多年的專制統治。去年3月以來,民選的吳登盛政府掌權後,該國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吳登盛出任新政府總統以來,各種政治改革措施不斷,使外界對其關注熱度一直不退。新政府做出了許多令外界吃驚的舉動:採取一系列措施來緩和緬甸內部矛盾,通過分批釋放部分政治犯、逐步放寬對反對派-全國民主聯盟及其領導人昂山素姬的限制、與地方武裝實現停火、解除互聯網封鎖、公開國民議會過程、允許自由報道民主力量和反對黨的活動、允許外國媒體在緬甸設立記者站等,甚至表示要解除對媒體報道的審查和限制。

吳登盛政府在外交上也獲得了巨大突破:改善了與東盟、歐美的關係,還獲得2014年的東盟輪值主席國機會。緬甸當局的種種努力獲得了西方的積極回應。去年11月底,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問緬甸,成為半個多世紀以來到訪這個亞洲國家的首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訪問為美國與緬甸兩國關係正常化開出了釋放全部政治犯等明確條件。自此,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政府高官也相繼造訪緬甸。美國上周表示,有意全面恢復與緬甸中斷了20年的大使級外交關係。
4月1日,緬甸將舉行議會兩院及地方議會補選。各方侯選人從今天開始登記註冊,著名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將競選議會席位。緬甸當局已表示同意昂山素姬所在黨-全國民主聯盟參加這次補選。這標誌着該黨在20年後重返主流政治舞台。有分析人士認為,全國民主聯盟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競選,反映了緬甸政治氣候的一個重要變化。雖然這次選舉結果可能並不會對政府政策產生重大影響,但仍然代表了緬甸民主之路具有象徵意義的一步。

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曾在1990年的大選中贏得壓倒性的勝利,但是當時的軍政府拒絕承認大選結果。自此後的大多數時間,昂山素姬均遭到軟禁。

如今,緬甸政局的變化令期盼民主的人士感到欣慰。昂山素姬近日表示,緬甸正處在“民主突破的邊緣”。但是,儘管昂山素姬對吳登盛新政府充滿信任,卻不乏謹慎。這位反對派領袖周日指出:理論而言,危險依然存在。那些不贊同民主進程的人有可能發動軍事政變。希望不致發生此種情況。

緬甸即將迎來的這次選舉,旨在補選48個議會席位,這些席位因為原來的議員進入內閣而出現空缺。無論如何,這些席位的數量均不足以威脅到受軍方支持的執政黨所佔的絕對多數地位。分析人士卻堅持認為,昂山素姬在緬甸國會佔有一席之位,將是一次真正的轉折。可能促進更多妥協和某種形式的和解機會。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