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德國國寶 -弗里德里希二世

發表時間:

德國的2012年不僅是中國文化年,也是弗里德里希大帝年。但如何評價這位18世紀的偉人,這卻是令德國人感到棘手的問題。

廣告

弗里德里希二世是德國土地上最有建樹的君王之一。是他使普魯士晉陞成為歐洲強權,是他為後來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奠定了建立德意志帝國的基礎。他不僅是一個聲震四方的軍事統帥,而且是一個多才多藝且具有啟蒙思想的國王。

三百年前的1月24日,弗里德里希出生於柏林。父王去世後,長子弗里德里希繼承王位,於1740年成為普魯士國王,即弗里德里希二世。他執政長達46年,直到1786年在波茨坦逝世。
弗里德里希年青時曾與嚴歷的父王陷入激烈衝突,於是決定逃亡英國,但卻被父王逮住,關進了監獄。協助他逃亡的好友則被父王處死。這一悲劇使人們至今對這位王子充滿同情。而弗里德里希則從此屈服於父王的意志,並學會了隱瞞自己的感情。

1740年新國王上台時,普魯士還是個相對落後的農業國。9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要振興國業,國王需要大量錢財。當特萊西婭也在同年登基成為奧地利女王後,弗里德里希二世覺得這個少不更事的女王好欺負,連借口也沒怎麼找就閃電出兵,很快就把奧地利肥沃的西里西亞省搶到了手。後來,為了捍衛西里西亞,弗里德里希又帶兵打了兩場。最後一場戰爭競長達七年之久,打得普魯士血流成河、民不聊生,打得國王走投無路,甚至決定要自殺。但老天爺對他似乎情有獨鍾,讓他贏了所有三場戰爭。儘管如此,弗里德里希二世從此痛恨、厭惡戰爭,後來也沒有再打過仗。

在振興國業上,弗里德里希二世顯示了卓越的才能。為了推動城市的發展,為了填補戰爭造成的人口匱乏,他廣開國門,招徠它國能工巧匠來德移民。對本國的經濟結構,他也做了大量改革,對工業和手工業給予了慷慨扶持。對從中國傳過來的絲綢生產,他尤其重視,決意要把它也變成本國的搖錢樹。由他當年開闢的桑樹大道至今仍是波茨坦的著名街道。

在音樂和建築上,弗里德里希二世也有許多建樹。柏林不少吸引遊客的華麗建築都是他執政時的傑作。在他的領導下,普魯士由一個歐洲小國晉陞為歐洲強國,與當時的法國、英國、奧地利和俄國並稱為歐洲五強。英國人首先稱他為弗里德里希大帝。後來,這一稱號就沿用至今。

在老百姓的眼裡,弗里德里希是一位勤勉治國且愛民親民的君王。比如,為了讓人民不挨餓,國王把當時宮廷食用的高貴土豆推廣為全國種植,並讓老百姓來看他吃土豆,學習土豆的吃法。從此,德國人愛上了土豆,跟中國人愛米飯不相上下。又比如,無憂宮沒有衛兵把守,普通老百姓要見國王要上訪可以隨便進來。人們因此親切地直呼其名,叫他“老弗里茨”。柏林將花大錢重建普魯士王宮,可見人們對弗里德里希大帝時代還是十分留戀的。

但弗里德里希二世也為軍國主義開闢了道路。希特勒納粹帝國對這位國王十分崇拜,把他奉為神明。這就使今天的德國人不敢象法國人敬仰拿破崙一樣來敬仰自己的國王。

但國王誕辰三百周年還是引發了弗里德里希二世熱。從紀念活動的廣泛持久和人們參加活動的踴躍上可以看到,弗里德里希二世今天依然是德國人津津樂道的傳奇人物,是德國的一大瑰寶。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