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俄否決票 歷史將做最後的審判

發表時間:

俄羅斯與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昨天晚上就敘利亞問題議案的投票中雙雙動用否決權,既讓世界震驚也讓歐美憤怒。這個震驚與憤怒更由於中國與俄羅斯是在敘利亞當局被指控投票前僅僅幾個小時,竟然在霍姆斯以飛機與大炮對平民轟炸事件,造成多達兩百五十多人死亡,以及安理會其他成員國已經在付諸投票的決議案中妥協,完全排除了採取懲罰性的軍事行動的字句,仍然投票反對而激起。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這是俄羅斯與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第二次使用否決權。中俄兩國的選擇自然又一次遭到國際社會普遍譴責,歐美國家領導人批評莫斯科與北京甘冒重大的歷史責任風險使用否決權。

應對國際社會尤其是歐美以及阿拉伯聯盟的批評,中國與俄羅斯卻以為著敘利亞人民的利益而做出這樣的選擇。根據聯合國的說法,當天付諸表決的決議草案由摩洛哥等多個阿拉伯國家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共同提出的。草案要求敘利亞各方停止暴力和報復行為,要求敘利亞政府遵照阿拉伯聯盟早些時候提出的行動計畫,釋放被拘禁者,從城市撤出所有軍隊,保障和平示威自由,允許阿盟觀察團不受阻礙地在該國開展工作,並要求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在阿盟主持下、按照阿盟提出的時間表進行對話,開啟政治過渡進程。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在投票後表示,這份決議草案未能充分反映敘利亞當前的狀況,向敘利亞各方發出的信號並不均衡。俄羅斯提出,應當要求敘利亞反對派遠離實施暴力行為的極端團體,呼籲敘利亞政府及所有相關方利用適當機會施加影響,制止這些團體的暴力行為,但草案的共同提案國沒有考慮納入這樣的措辭;俄羅斯還提議,在要求敘利亞軍隊撤出城市的同時,要求武裝團體停止襲擊國家機構和居民區,這一提議也未被採納;俄羅斯提出在阿盟的協調作用方面應展示出靈活性以便增加敘利亞人主導的政治進程成功機會的要求也沒有得到支持。

俄羅斯是在投票前最後時刻要求對決議案作修改,改變對敘利亞當局血腥鎮壓民眾做單方面譴責,而對民眾抗議中的武裝團體也作出譴責。另外俄羅斯還提出要求阿拉伯聯盟改變敦促敘利亞當局阿薩德總統和平交權下台的單一立場。歐美以及阿拉伯國家成員國拒絕了俄羅斯各打五十大板的說法。

中國對投反對票的解釋更為婉轉,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保東在投票後的發言中指出,安理會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行動,應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應有助於緩解緊張局勢,有助於推動政治對話,化解分歧,有助於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而不應使問題複雜化。中國認為在當前形勢下,片面向敘利亞政府施壓,預斷對話的結果,或強加任何解決方案都無助於敘利亞問題的解決,反而可能導致局勢進一步複雜化。

中國官員在投票後於其他場合解釋,中國絕不是緊隨俄羅斯之後才投反對票,而是堅持不允許他國干涉內政的原則。中國還強調否決票是為著敘利亞人民的利益,促使敘利亞各方能有更多的時間尋找政治解決的辦法。中國前駐伊朗大使、中東問題專家華黎明今天接受官方採訪,卻解釋俄羅斯投反對票的三大原因,第一條就是敘利亞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而且是蘇聯和俄羅斯的傳統盟友。直到現在,俄羅斯仍在向敘利亞出口武器。俄羅斯不希望失去這個盟友。其次,俄羅斯不同意安理會成為推翻一個主權國家政權的場所,這個先例不能開。第三,俄羅斯是吸取了利比亞的教訓。

按照分析,利比亞確實是教訓,但各國吸取教訓的角度不一樣。俄羅斯與中國不希望利比亞教訓在敘利亞重演,中俄在敘利亞問題上都有各自不同的政治經濟與戰略利益。問題是,敘利亞今天正在遭遇昨天利比亞的困境,獨裁政府血腥鎮壓人民反抗,遭到阿拉伯世界集體拋棄,更有甚者敘利亞已經被阿盟吊銷了會員資格,阿盟還呼籲各國驅逐敘利亞的使節。即使在阿拉伯世界,基本的共識也是一個血洗自己人民的政權應當下台。俄羅斯與中國當初就是在阿拉伯與非洲世界一致拋棄了卡紮菲之後才被迫同意北約在聯合國框架下干預利比亞局勢。現在,俄羅斯與中國能在阿拉伯聯盟反對敘利亞鎮壓人民的集體意志與立場面前抵抗多久呢 ?

面對俄羅斯與中國的反對票,敘利亞當局感激涕零,但敘利亞人民以及該地區的人民卻對莫斯科與北京的選擇深感失望與憤怒。上一次俄羅斯與中國共同否決了安理會譴責敘利亞屠殺人民議案之後,敘利亞的民眾示威橫幅上就有感謝俄羅斯人與中國人幫助阿薩德屠殺我們的抗議口號。法國外長朱貝指出,動用否決權,莫斯科與北京背上了多麼可怕的責任。歐美警告說,歷史將會作出最後的審判。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