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中國能否找到改革的突破口?

發表時間:

最近以來,有關改革的話題又在中國不斷加溫,出現爭論,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中國改革話題的分析評論。

廣告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一月十八日是鄧小平南巡二十周年,當局沒有組織官式紀念活動,但體制內外的自由派卻相當興奮,廣東南方報業集團接二連三發表專訪和評論,呼籲推進改革,呼喚新‘鄧小平’,更有人爆出當年未公開的鄧小平兩句話,影射老人干政及薄熙來在重慶唱紅打黑。在北京,胡耀邦的兒子胡德平組織了一個二百多人的座談會。會上不僅紀念鄧小平南巡,亦有人提出當日是趙紫陽逝世七周年,更有人當場呼籲中國應實行多黨制、全民普選、新聞自由和軍隊國家化;社科院學者資中筠直言,中國這些年在臣民社會向公民社會的過渡中倒退。北京與廣東,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形成極大的政治聲勢。值得關注的是,總理溫家寶在訪問海灣三國期間,力挺阿拉伯之春,表示‘歷史是人民書寫的,政府必須要傾聽,沒有一個政府擁有特權,中國應該儘快實行政治體制改革’。溫家寶在海外談政改,與國內自由派遙相呼應,使自由派氣勢更盛。”“當然,左派也不甘示弱,近日一批左派學者亦撰文,要求正確理解鄧小平南巡講話,並用鄧小平觀點反擊自由派。”“內地意識形態的爭論與分化,一旦進入到社會層面,很可能掀起類似六四事件這樣的社會動蕩。”

香港《明報》署名孫嘉業的評論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廣東視察時再度高唱改革之調,今次是重申鄧小平20年前南巡講話之言,‘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官方中通社作的解讀是,溫總的改革論述都是在談論國內經濟體制問題上,顯示還是從‘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求突破。中通社還說他的講話是打破了官方對鄧南巡20周年的沉默,具重要意義。”“改革開放30多年,近年關於改革的爭議愈來愈多,連改革的本意是什麼都成了問題。有人把薄熙來在重慶的唱紅打黑,也算作改革,有人甚至提出要‘改革“改革開放”’,至於近年高層有關改革路線的‘頂層設計’之論,也是對‘摸着石頭過河’的改革思路的改革。連20年前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也出現了新的說法和解讀。例如,原來鄧小平當時說過,‘別看現在資本主義很強大,再過100年,或者一個時期,資本主義是會衰落的,社會主義是會發展起來的’。”“在人民網上,有關溫總言論的討論頗能反映民間對‘改革’口號的混亂認識。”“有人說:‘改了30年,還要改什麼?為什麼不清楚地說說明白?’更有人對‘死路一條’的評論是:‘改老百姓,精英活,老百姓死;改精英,老百姓活,精英死;改與不改,總有人死路一條。’”

北京《環球時報》署名鄭永年的評論稱:“今年是南巡講話20周年,十八大後能否找到改革的突破口,這是國內外最期待的事情。”“我認為,未來主要突破口應該在社會改革上尋找。”“圍繞社會改革,未來中國要做三個方面的事情:一個是社會制度建設,一個是深化經濟改革,做好經濟轉型,轉向內需社會,還有一個就是要防止社會激進化。做好第一點是做好後兩點的基礎。目前中國社會的抗議、群體性事件很多。如果社會制度建設不好,社會很容易激進化。”“如果要在政治上找改革的突破口,很容易出現政治激進化現象。有些人動不動就說,改革進行不下去,要搞政治改革,似乎政治改革可以解決一切。政治改革當然要進行,但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樣的政治改革。政治激進化對中國來說可能是一個噩夢。如果能在社會改革上找到突破口,那麼中國社會穩定就有了基礎。”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