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廣場

法國戰略專家評金磚國家軍備擴充現象

發表時間:

中國近10餘年來大肆擴充軍備是已然不爭的事實,但是伴隨着中國擴軍的是整個金磚國家重新擴軍的現象。僅僅幾周之內,大部分分量吃重的新型經濟體國家,尤其是位於亞太地區的中國、俄羅斯,印度等紛紛宣布,將在2012至2022十年之內大幅增加軍備預算。這種現象是否預示着這是一場在中國驅動下的軍備競賽?法國『世界報』為此專門邀請幾位軍事戰略專家發表他們的意見,專家們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認為情況要比人們想象的要複雜的多,不能輕易下一個簡單的結論。

廣告

中國的遠程軍事目標:與美國平起平坐

法國政治學院學者皮埃爾•哈斯奈爾認為,中俄印增加軍費有各種原因,可能由此產生的後果也各不相同,再加上一個重新武裝的巴西,然後把這種情形拿來與美國尤其歐洲大舉減少軍費的趨勢比較,新型經濟體擴軍的整體大輪廓就凸顯出來,形成一個十分醒目的現象。

哈斯奈爾認為,解釋中國的情況比較簡單。中國在攀升為經濟大國的同時也要成為軍事大國,軍力提升的步伐加快的同時伴隨着相應的修辭。對中國而言,遠程目標就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眼下的目標則是保證能夠掌控周邊海域。不過,中國的軍費開支雖然難以用準確的數字表達,但似乎仍然相對較少。

俄羅斯的情況要複雜得多。格魯吉亞戰爭暴露了俄羅斯武力十分蹩腳,該國因而從2008年以來啟動軍隊現代化計畫。普京最近宣布要增加雙倍軍費以及他使用的殺氣騰騰和反西方的語言卻有着雙重的政治意義。面對大選臨近和國內驟然掀起的反政府浪潮,普京要顯示的是,自己在充滿敵意的世界面前是一個強人,要起身保衛陷於危險的祖國,要恢復昔日蘇維埃的“榮光”。這深刻地符合了普京持續顯露的要迫使西方不能忽視自己的那種個性和野心,哪怕這種表現有害無益。這也同時顯示了普京所謂與美國和歐洲進行戰略合作的幻想性質。

印度的情形有點類似歐盟,它是一個強大的經濟體,但其防衛和安全的效率卻與這個國家潛在的能力不符。它與歐盟,甚至與中國和俄羅斯不同,這些國家沒有受到任何人威脅,但印度在安全方面需要應對多重挑戰。印度與中國關係曖昧,與巴基斯坦可以說處於對抗狀態。同時,印度也希望成為全球性的強權而非區域強權。但是,印度缺少的更多的不是武備,而是國家和社會的組織效率,以及如何減少貪腐。

大西洋兩岸的軍費開支幾乎佔全球一半

法國戰略研究學院的佛洛朗指出:的確很容易從巴西、印度、俄羅斯和中國2000年以來的軍費開支覺察出一種稱霸的野心和挑釁的姿態。從2000到2010年,巴西軍費開支增加50%,俄羅斯增加102%,印度增加60%,中國增加256%。的確,由於投入大量資金,使得他們各自的軍事工業加速現代化,武備更新。這樣一種情形使我們不容易自動認為國際關係將會呈現出和平的遠景。但是,佛洛朗提醒說,全球國防工業的重心始終在美國和歐洲一邊,在軍費開支層面,大西洋兩岸的軍費開支幾乎佔了全球軍費的三分之二。在軍事工業領域,同樣是跨大西洋兩岸的這些國家擁有技術最尖端,引領軍事領域潮流的企業。全球前十名軍備供應商沒有一個出自大西洋兩岸以外的其它地區。

作者的結論是,從金磚國家的軍事裝備趨勢來看,距離所說的軍備競賽還很遙遠。他們擴充軍備更多地體現了追趕先進軍事技術以及建立地區性霸權的雄心。

中國的軍事挑釁姿態與當局的不確定感相對應

在所有金磚國家中,最受關注的仍然是中國軍力提升的情況。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瓦萊雅•尼科特認為,中國表現出的挑釁姿態恰好與中國政府的不安全感相對應。她指出:最近簡氏防務周刊公布的報告顯示,預估中國的國防預算到2015年要增加兩倍,達到2382億美元,也就是說每年的軍費增長達到18.75%。這其實是一種趨勢的繼續延伸。從1990 開始,中國每年軍費開支的增加都是兩位數,接近15%。

作者提醒人們,除了軍費預算增長,在分析中國軍力提升的長遠目標時要注意到兩個重要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中國的民用工業和軍事工業交錯,民用工業開發出來的高科技以及相當的人力資源也被用於發展和提升軍力;第二個因素體現在中國當局的姿態上。當局在回答外界有關軍事開支透明化以及如此提升軍力是否合理的質詢時選擇了一種猛烈進攻的立場。如果說中國2011年公開的軍費預算為915億美元,比海外公開的預估要低得多,但就此也把中國明確無誤地推上了全球第二大軍費開支國的位置。儘管中國仍遠遠落後於美國,但卻遠遠領先於其它亞洲鄰國,也包括日本在內。遠遠領先於俄羅斯,並且越來越領先於歐洲的軍事強國。因此,中國的軍事努力是令人震驚的。更令人憂慮的是,這一軍事努力伴隨着的是軍費開支的不透明,不僅僅是軍費開支數字,更是那種被普遍視為挑釁性的戰略姿態。

作者認為,從2000年代末頁開始,中國的這一傾向越來越突出。中國宣布不會放棄核心利益,並且現在把這一概念擴大到了海域。北京以不斷重申的聲明、以越來越多的海上事故以及頻繁的海上軍事演習挑戰東亞的周邊國家,同樣它還向希望維持海上自由通道的強權挑戰,比如美國。中國的這種新的驕傲,以及民族主義的訴求,更多的是與官方鼓吹的有關保護海上通道、以及中國在國際舞台要扮演的強權角色的一套話語相伴相生。勾勒出北京的新野心的還有胡錦濤在2004年所做的一番演說,他在演說中要求人民解放軍完成新的使命。正是這些因素對人民中國提升和開發軍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作者認為,這種更富挑釁性和矛盾的姿態,其實與中國政府的不確定感相對應。對國內事務的不確定感,以至於中國的維穩經費今天超過了軍費。面對美國重返亞洲的新戰略從而對國際事務產生的不確定感。一邊要應對重返亞洲的美國,一邊要增加對付台灣的手段,北京選擇了一種不對稱戰略。其目的就是一旦美國軍事干預,使其為其干預付出巨大的成本。即使北京的這一目標從相當大的程度上來說具有幻想性質,但恰恰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北京進行了巨大的軍費投資。

亞洲出現了一種補課性質的軍備競賽

作者認為,面對北京的這一變化,在亞洲出現了一種形式的軍備競賽,至少可以說是要彌補不足。首要的目標就是回應中國軍力的強力提升。這正是越南的情況,同樣也是印度的情況,在印度,“中國因素”構成加大軍事預算的最重要的理由。
對印度來說,現在要做的就是面對中國,要使自身的核武力更具威懾力,同時還要保護自己在印度洋的領袖角色。如果說,整個新型經濟體都在準備把一部分經濟增長貢獻到發展和提升軍力上面,但是,在亞洲這個同時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卻存在着圍繞着中國強力上升而產生的特別擔心,這種擔心對全球而言可能是一種潛在的不穩定的因素。

亞洲武裝自己 歐洲裁減軍備

法國國際戰略關係研究所副所長讓-皮埃爾•莫爾尼則認為金磚國家重新武裝非常矛盾。他指出:亞洲在武裝自己,歐洲卻在裁減軍備,從最近全球公布的軍費開支就會得出清楚無誤的結論。普京計畫從2012至2020增加5900億歐元的軍費,簡氏防務稱中國從現在起到2015年軍費要擴增兩倍,印度繼續把年度軍費增長保持在10%。但在歐盟方面,2010年度軍費開支僅為1800億歐元,而2008年時是還有2000億歐元。
哪么是不是就應該得出俄中印在開展軍備競賽,從而會威脅到一個逐漸裁軍的歐洲呢?現實要複雜得多。具體而言,印度面臨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雙重威脅,中國則要彌補國防尖端技術方面的缺失。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迅猛,並且持續增長,但在軍事層面卻落後於他真正想與其競爭的國家 美國。如果說中國已經開發出第五代戰機的樣機,但在未來許多年並不可能投入使用。中國軍力的提升是現實的但並非是立即的。而俄羅斯顯得非典型,普京正在競選,他的競選承諾能夠兌現嗎?從俄羅斯目前的經濟增長來看,短期內是不可能兌現的,而且俄羅斯軍工企業的現狀也無法在短期內開發新式武器。作者最後指出,矛盾的是,金磚國家擴充軍備從一方面來看像是一種威脅,但另一方面也許對歐盟軍工企業來說是一個機會。

金磚國家擴充軍備是其經濟分量加重的反射

不過,法國國家尖端技術學院研究人員勒諾•貝萊什則認為金磚國家擴充軍備是這些國家經濟分量日益吃重的反射。他認為,金磚國家擴充軍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與其說這構成了軍備競賽的威脅,不如說更多地是他們自身經濟分量加重、以及他們在全球角色日趨重要的反映。

他認為金磚國家的國防支出與其經濟分量、人口和地理因素比起來相對而言仍然是微弱的。巴西的軍費開支只有250億歐元,低於人口比他少兩倍的德國,俄羅斯444億,只與英國不相上下,印度的軍費差不多等同於法國的國防開支。

只有中國不同,從1997年以來,中國的軍費開支增加了四倍。但是這也必須要把中國的軍費增加放到其人口和經濟分量的前景下考量。如果與國民生產總值相比較,金磚國家的軍費數字是微不足道的,這一點對中國更真實。2009年的中國軍費開支只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2.2℅,這個數字與1997的1.7%比較起來增長的微不足道。更不能和五角大樓相比,五角大樓2009年的軍費開支佔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8℅。

因此,作者認為擔心出現了新一場全球範圍內的軍備競賽有點誇張。作者指出,金磚國家的軍費開支透露了戰略地理的重心在向新興經濟體強權偏移。那麼,金磚國家能否有能力擔當起全球穩定的角色而非不穩定的源泉呢?至少從中期來看,一個不可忽視的威脅是,一旦金磚國家內部出現對抗和競爭,他們在軍備上付出的努力就會最終導致走向軍備競賽。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