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假設民主在中國有所突破......

發表時間:

今天法國全國性報紙普遍關注昨天在北京開幕的中國人大全體會議:法國十字架報就北京希望改善民工命運撰文,十字架報引述一位中國政治學家的話說中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社會問題;就此,法國回聲報的文章強調,面對社會不滿,北京準備做出讓步;中國政府確定今年百分之七點五的經濟增長率成為中國八年以來最低目標,費加羅經濟副刊的文章強調指出,北京對2012年的經濟增長滿足於7,5%;法國世界報發自北京的文章聚焦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人大開幕式上的講話避免涉及政治改革;法國回聲報發表以“假設民主在中國有所突破......”為題的評論文章。

廣告

從烏坎村選舉說起

回聲報署名專欄作家讓馬克維托利的“假設民主在中國有所突破......”為題的評論文章從上周末距離北京一千五百公里,有一萬兩千村民的中國南方村莊烏坎得以選舉說起:烏坎的選舉當然不是所有中國人舉行了投票選舉,但是歷史揭示了中國的專政制度並不是鐵板一塊。但是,人民中國的人民並不選舉國家領導人,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寫入中國憲法,司法也要服從命令,言論不自由,有神秘失蹤的男男女女,然而民主的萌芽破中共土壤而出卻成為不可忽視的大事件。

事實上,在中國轉向民主的小小突破根本不令經濟學家震驚,經濟學家很長時間以來對經濟發展和政治開放之間的因果關係就辯論得很激烈。回聲報文章引述世界著名的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關於“現代民主是資本主義進程的產物”的理論指出,關係並不是既機械又邏輯的。當一個社會變得複雜起來,當工業家必須不僅要仿製而且還要革新的時候,由上邊決定一切就變得困難重重了。

現代民主是資本主義進程的產物

回聲報繼續引述了兩位法國年輕的研究員對一個多世紀以來,七十幾個國家的教育與發展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的結果進一步證實了熊彼特的有關理論。從人均收入到小學教育的發展走向民主之間確實存在着因果關係,而並不是相反。然而在中國確實有了更多的教育和非常之多的金錢,三十年內,中國人均收入翻了十三番。美國斯坦福大學民主研究所主任拉里迪雅蒙重申明年中國人均收入將超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向民主過渡時期的韓國人均收入。亨利羅文認為,到2025年,中國將超過今天馬來西亞的水平,超過阿根廷2007年的水平。

中國將可能發明協商民主?

當然,富裕並非註定要導致政治開放,但是才宣布的中國經濟增長放慢卻會逼迫中共政權政治開放。回聲報文章認為,世界銀行以“2030年的中國”為題的報告呼籲中國政府向個人給予某些權利鼓勵大家一起共同參與和向整個社會過渡某些功能並非偶然。總而言之,封鎖所說的一個社會已經難上加難,總之,五萬網絡警察很難管理會用暗語傳遞信息的五億網民。

回聲報專欄作家的文章回顧了中國烏坎,溫州動車追尾慘案以及中國在本屆全國人大會議上即將通過戶口改革等情況後強調指出,中國將可能發明一種協商民主形式,但很顯然這不是西方有代表性的民主,但是西方民主已經老化。其實,西方民主唯一害怕的就是公民表決式的民眾發言,民主作決定時有困難,也許有一天西方的民主將反而會要到中國去上課呢!

薩科齊在競選中的定位進一步“向右舷”

此外,法國右翼總統薩科齊在謀求連選總統運動中的定位進一步“向右舷”佔據今天法國各大全國性報紙頭版頭條:世界報說薩科齊先生在更向右激進化的同時打全能牌;法國當政黨人民共和聯盟的總統候選人薩科齊把移民問題擺在競選總統運動的中央位置,法國右翼保守傳統報紙費加羅也分析指出,薩科齊重返2007年令其獲勝的根本之路;法國左翼大報解放報再談薩科奇與富人的關係,並且推出一個證明在薩科齊五年總統任期期間的既得利益階層  法國企業和富人的調查報告;法共人道報引述代表法國左派陣線的總統候選人梅朗順的話說,法國可以成為世界上環保第一大國,人道報把梅朗順譽為是“又綠又紅”的人物。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