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21世紀:中美誰主沉浮

發表時間:

今天出版的『回聲報』在題為“中美:21世紀的一場競賽”的分析文章中指出,奧巴馬終於部分地恢復了美國昔日的光環,哪怕他執政困難重重,不少承諾難以兌現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曾保證尋求解決巴以衝突的辦法。但比起其他強權來,美國仍享有相當高的信譽。然而,全球其他地方的人們至少感覺上覺得美國正在失去後冷戰時代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這不僅僅是美國用武力向伊拉克和阿富汗輸出價值觀遭到失敗,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強力崛起。

廣告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去年對全球23國的一項調查,多數公眾輿論認為“中國將要或者已經取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這一看法尤其在歐洲盛行,特別是在法國和德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後果導致全球財富重新分配加速,以至於相當多的觀察家和專家不得不質疑“美國在衰落”的問題。其實這種感覺是矛盾的,因為所謂美國的衰落只是相對而言。

美國在衰落嗎?

美國小布什時代被視為新保守主義首領之一的Robert Kagan最近就撰文揭露“美國衰落的神話”。圍繞這一問題的爭論如此激烈以至於剛上任時期把美國放到“相對強權”位置的奧巴馬也跳入鬥技場。他在最後一次發表的國情咨文中說,“所有宣稱美國正在衰落的人並不懂得自己在說什麼”。美國的急轉彎可以得到解釋:在利比亞,是法英兩個“中等強權”發動和指揮軍事行動,導致推翻卡紮菲統治,美國僅僅表示支持而已。美國並且在阿拉伯革命中嚴重缺席。在敘利亞,普京的俄羅斯繼續掌握着阿薩德是否下台的鑰匙,而不是美國。

在經濟戰線,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使人們覺得中國的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也許會在2025-2027年超過美國。但矛盾的是,如果考慮其他因素比如個人所得,中國仍然遠遠落後。另一方面,中國的軍費在增長,但美國仍然在軍事領域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中國的裁軍專家認為,西方指中國軍費增長迅速意欲引起軍備競賽的說法過於誇張。Robert Kagan還認為,只要台灣保持獨立並且繼續在戰略上與美國保持聯繫,只要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繼續保留美國的軍事基地,中國就難以在地區實現稱霸。
另外,作者認為在“軟實力”方面面對中國等新強權美國繼續佔主導地位。這是一種能夠影響他國並能夠與他國調和衝突後結盟的實力。美國政治學家Nye表示,世界出現了兩大變化:一方面是權力從西方向東方轉移;另一方面是受技術革命影響產生的指向非國家形態的權力傳播。

這位在90年代提出軟實力概念的學者認為,中美之間的競爭同20世紀英德爭霸歐洲的性質不同。中國首先關心的是自身的經濟發展而非主宰世界;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最新的報告也指出:“中國不尋求頂替或取代美國,從而保證中東和東南亞以及拉美地區的安全”。其實,中國的“軟實力”與其說是在海外日益增多的孔子學院和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不如說是對外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

該文最後寫道,真正的力量大約就是信仰的力量與經濟分量的組合,而不僅僅取決於武力。就如30年代西班牙人Unamuno所言,“你們戰勝了對方,因為你們擁有超過你們實際需要的武力。但是,你們並不可能說服對方,要說服對方,你們必須要有論據”。作者認為,以信仰而言,美國仍然領先,但還能持續多久?

中國報復碳稅凍結空客訂單

今天出版的法國『費加羅報』以“中國凍結空中客機訂單”開局。報道指出,中國對歐盟徵收二氧化碳排放稅十分憤怒,決定凍結45架空中客機的訂單,中國想迫使布魯塞爾當局就範。空中客車的母公司歐洲宇航防務集團總裁加洛瓦為此拉響了警鐘。報道指出,北京的報復並不孤立,歐盟航空排碳稅招惹了眾多的反對者,包括美國、印度、俄羅斯在內。『費加羅報』經濟專刊更以“北京把空客作為人質與碳稅作對”來開題。

不過,『回聲報』卻以“管它中國凍結訂單, 歐洲宇航集團股價一路狂飆”的醒目標題來報道同樣的主題。文章說,加洛瓦總裁完美終結自己的任期,歐洲宇航防務集團的業績比期待的要出色。加洛瓦昨天宣布,公司在2011年創下10億歐元的凈利,預估該集團的業績在2012年還有可觀的發展。股市立即積極反應,該公司的股指猛漲了10.7℅。

薩克齊聲稱敗選則退出政壇 危險的雙刃劍

法國總統大選和紀念三八婦女節是今天出版的法國各大報重點報道的話題。『世界報』在題為“贊成取消三八婦女節”的社評中指出, 婦女為爭取權利平等每天都在進行鬥爭,而不只是三月八號這一天。社評最後的結論指出:如同薩克齊在2007年所做的一樣,奧朗德也承諾,一旦當選將組建一個男女部長人數相等的內閣。這一承諾是值得歡迎的。但遺憾的是薩克齊並沒有兌現當初的承諾,奧朗德的競選團隊也遠遠不是一個榜樣,就如同他領導11年之久的社會黨的形象一樣。因此,女性爭取權利的鬥爭還在繼續。

薩克齊昨天有關一旦競選失敗將退出政治舞台的表態也是各報今天廣泛報道的話題。『費加羅報』認為這一坦白是一個危險的雙刃劍。該報指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除了戴高樂1969年說過,如果法國選民否決他提議的全民公決,他將辭去以外,沒有任何一位總統聲明如果不能再次當選,就永遠告別政治舞台。『十字架報』在題為“正常化”的社評中說,一旦不再獲得選民足夠信任,就離開政治舞台的表態,也許是法國全國政治生活開始正常化的一種跡象。該報批評說,法國政治的職業化往往把昨天的失敗者轉化成明天的重量級挑戰者,而且有時也行得通。比如密特朗和希拉克都是經過兩次失敗後才當選的,但是,在美國、英國和德國,只要被選民否定一次,一般而言就只好徹底退出政治舞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