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北京的過渡風險

發表時間:

中國經濟繁榮,迅速的城市化進度及其計畫生育政策導致的中國勞力匱乏,從而勞動成本增高,世界報刊登的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就此發表以 “北京的過渡風險”為題的文章,沃爾夫文章著重指出,中國開始了微妙的過渡期,這一微妙的過渡階段旨在降低經濟增長的同時改變其性質,即中國這一微妙的過渡期非常有可能既是經濟過渡期,也是政治過渡期。

廣告

中國開始微妙的過渡期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對三月十八日在北京舉行的有關中國發展論壇結論指出,“中國開始了微妙的過渡期”,中國這一微妙的過渡期非常有可能既是經濟過渡期,又是政治過渡期。此外經濟與政治這兩種過渡根據複雜的方式方法而相互作用。馬丁沃爾夫引述了中國國家總理三月十四日在人大閉幕記者會上的答記者問所說指出,迄今為止,在中共政權領導下所取得的經濟成果,並不能保障未來也同樣有利。

中國的政治結構問題,中國社會所出現的問題非常之重要,但是經濟過渡本身則非常之艱難。中國經濟已經到了經濟學家所說的“過度增長期”之後,目前應該走向以改善技巧和科技為基礎的“集約增長期”,三十年來以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長的中國經濟明顯放慢,這就使這一過渡複雜化,從而使中國經濟過度增長的性質也複雜化,尤其是投資的特殊利率和與需求源有關的投資的強烈依賴性。

中國勞力匱乏現象

根據1979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阿瑟,劉易斯爵士所確定的發展模式的理論,中國逐漸地不再是勞動力過剩的國家。三十五年前的中國曾經是個勞動力過剩的國家,但是如今情況則截然不同,其中部分原因是經濟增長和城市化的快速增長,中國經濟增長從改革開放至今增長了二十倍,中國人口有一半是城市人口,中國計畫生育政策導致出生率降低,據一項研究表明,從2004年開始,中國沿海城市首次出現缺乏勞動力現象,而2011年勞動力匱乏現象在全中國很普遍。因此馬丁沃爾夫認為中國到了劉易斯所宣布的經濟發展模式的轉折關頭。

中國政改勢在必行

經濟社評家馬丁沃爾夫的文章繼續寫道,朝科技進步過渡的主要困難是許多國家跌入所謂“中等工資陷阱”的其中一個原因,中國如今仍是個中等工資的國家,中國準備在2030年成為高工資國家,因此中國需要深刻的改革。有關改革已在世界銀行和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所共同起草的一份報告里一一列出,有關改革會危害到某些個人的利益,危害到地方當局和公共企業的某些利益,也可能正是為此,馬丁沃爾夫認為中國總理溫家寶認為進行政治改革至關重要,整改是中國所應該迎接的長期挑戰,短期將會遭受“硬着陸”。

世界報發表的沃爾夫文章的結論樂觀地指出,中國擁有成功實現過渡,朝另外一個經濟增長類型發展的能力但是許多追蹤等收入的國家並未能實現,鑒於中國過去的成功的成果,儘管很難為中國自圓其說,最好的理由就是希望中國領導人不要自滿自足,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

塞內加爾權力交替

此外,塞內加爾總統瓦德在尋求連選連任的第二次總統大選中失敗,法國南方城市圖盧茲恐怖分子殺人案的後續以及正在從政治,社會經濟等不同領域展開的法國總統大選佔據今天法國全國性報紙頭版頭條位置。世界報說,塞內加爾讓八旬多的瓦德退休;十字架報強調,塞內加爾選擇了政權交替。解放報圍繞文化界人士和藝術家試圖了解左派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假如當選的法國文化政策所提出的疑問展開;法共人道報對平民百姓街區進行採訪,把發言權留給平民百姓;費加羅發表對恐怖主義分子莫拉赫武器彈藥的調查,對莫拉赫獲得七件武器的來源予以探索。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