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經濟

民資進金融業首炮 溫州成金融特區

面對民間非法集資和借貸造成斷煉的「跑路事件」,中國國務院決定,在溫州市設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容許經營得宜的小額貸款公司直接改製為村鎮銀行,讓民間資本全面進入銀行,又客許開拓境外直接投資。有評論指,這可解決農村金融的瓶頸問題,但亦容許其他地方的資金透過溫州這個窗口外流,應先訂定風險管理計畫。

中國浙江溫州街頭一景。攝於2011年2月18日。
中國浙江溫州街頭一景。攝於2011年2月18日。 照片來源:路透社/Carlos Barria
廣告

國務院常務會議28日會議指出,為引導民間融資規範發展,批准實施《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要求該市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體系,為全國金融改革提供經驗。會議為此給溫州訂定12項主要任務,包括:制定規範民間融資的管理辦法、備案管理制度、監測體系;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製為村鎮銀行;研究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等。不過,早前熱議的利率市場化和民間金融合法化問題,並未包括在12項「任務」中。

任務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容許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改製為村鎮銀行,因為根據現行規定,村鎮銀行的最大股東或惟一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容許民間資本的貸款公司成為銀行,等於容許民間資本開設銀行,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農村金融的「瓶頸」。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則對這個大突破的結果有所保留,他質疑,既已出現民間融資者大量「跑路」,當局應先明確監管和風險責任承擔等規定,才開放民資進入金融業。否則是容許個人得益、風險由整個社會承擔。他續稱,金融體系不斷開放導致的過度使用,最終一定會導致大問題。在主流金融體系仍未搞好的情況下,質疑是否要搞試驗區。

對於溫州要研究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在中國也屬首創,財經評論人葉檀認為,這等於開通了中國製造業升級轉型到海外收購的一條路,會令人民幣及外彙儲備的使用方式發生巨大轉變,但須注意防範風險,因為全國資金都可以藉溫州向境外直接投資,資金外流的數量可能比預期多。

另外,新華社引述分析人士說,國務院藉溫州改革向外傳遞中國將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構建多元化金融體系等政策信號。

溫州之前數次成為中國的試點城市,1987年列為第一個進行利率改革的試點城市,2002年是全國惟一的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但未能形成制度性的改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