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北京長城熄燈一小時活動被指純屬作秀

3月31號晚8點,在“地球一小時”活動北京主會場的八達嶺長城,瑟瑟夜風中,大片景觀燈瞬間熄滅。據《北京日報》的報道,包括媒體記者、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等共約500人,還有多位明星一起,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晚間的八達嶺根本沒有遊人圍觀,只有教育者而沒有受教育者,這樣的活動基本上屬於自娛自樂,難怪有市民質疑,怎麼不在城區的人群聚居之地,反而要跑到人煙稀少的八達嶺來呢?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 網路圖片
廣告

《南方都市報》上作者林榮耀的文章說,八達嶺長城日常的開放時間是,夏季6:30-19:00,冬季7:00-18:00,所謂“景觀燈”本來就是多此一舉,為了舉行活動而特意開啟,然後再煞有介事地關閉,其濃重的形式主義色彩彰顯無疑。“地球一小時”活動的本意是好的,然而當形式壓倒一切,以至本末倒置,就顯得南轅北轍和滑稽可笑了。這就好比某人駕車外出,後來想起家裡沒關燈,如果開車返回,則浪費的能源比節約的多得多,就跟“鄭人買履”的故事有一拼了。

事實上,這次八達嶺長城的熄燈一小時活動,之所以沒能獲得民間的有效響應,主要還是因為能源有價,而發改委多年來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為那些壟斷能源企業的漲價大開綠燈,立場堅定地維護既得壟斷利潤。因此,民眾個人和家庭根本無須動員,他們自然會基於經濟約束,節約使用每一度電和每一滴油。私營企業亦然。真正需要強化節能意識的,是那些由納稅人埋單的組織和行政意味濃厚的國企。

文章建議,活動組織方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不妨把工作重點指向那些行政事業單位,其中最有作為空間的領域就是公車消費。儘管目前還缺乏公車耗油量等準確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公車無論如何也要開,“再苦不能苦了領導的嘴和腳”,排氣量就高不就低,滾滾車流中佔比又高,對油價上漲反應最為淡定,公車私用鋪天蓋地而幾無制約。依照管理學中的重點管理法,從耗能大戶公車下手,將是效能最高的路徑。

如果能夠敦促各級官員均以乘坐公交車為主,緊急情況下也可以坐出租,活動組織方就將功德無量,且無愧於自身的宗旨。活動組織者表示,組織關燈不是為了關燈, 活動的象徵意義更大,這顯然是難以理解的。如果只是為了宣傳節能意識,那就不該跑到八達嶺,而應當在鬧市區或者居民區,以簡約、活潑的形式,把道理講給普羅大眾聽。只可惜,原本頗具莊嚴色彩的活動,上演了本末倒置的一幕。

文章最後說,聯想開去,給困難市民送米送油,擺拍反成主題思想;表演節目的學生在凄風苦雨中等候蒞臨,或者學生淋雨領導被打傘,類似本末倒置的場景都早已見怪不怪耳熟能詳了。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