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劉必榮教授談馬英九非洲行過境孟買

發表時間:

台灣總統馬英九於四月七日啟程,作為期12天非洲3邦交國的“仁誼專案”訪問行程,但其專機 “突然”過境印度孟買加油,連隨行的記者事先都不知道。馬英九及中國國台辦事後都說,此次過境孟買只是純粹技術性加油,要外界不要過度解讀。

廣告

台灣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1942年曾經受邀訪問印度,但當時他還不是國家元首,印度也尚未獨立,因此有評論指,馬英九此次在外交上創造了一個先例,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劉必榮教授向本台(法廣)談及其中的意義。

劉必榮教授:事實上,從陳水扁總統時代開始,因為台灣的外交處境比較困難,所以陳水扁就創了一個新的模式,叫做“過境外交”。“過境外交”是處理台灣及台灣元首要訪問的過境國之外,中間停在哪些國家,可以代表有哪些突破,這在陳水扁時代變成大家非常關注的重點。此次馬英九出訪行程之所以稱“突破”,乃因這是中華民國的總統第一次踏上印度領土。當然這也表示,台灣與印度的關係有了突破,而這個突破是非常、非常小的突破,因為只停留了半小時。但是,印度能夠同意台灣的總統在印度的領土上過境加油,我個人覺得,基本上,這就是一個台印關係有改善的指標,而這點,就是一個突破。

法廣:目前,台灣外交上似乎得由中國點頭,才能有所行動。而且,此次馬英九的非洲之行, 國際媒體似乎並不關注,為什麼?您認為,這樣的外交是否最後會落到一個地步:台灣彷彿被關在一個玻璃球里,只限於自我欣賞、自我陶醉,在國際社會上卻仍然無足輕重?這種情況下的外交,究竟有何意義呢?

劉必榮教授:這裡面可以看的亮點其實很多,首先,台灣非常小,台灣的總統到非洲去訪問幾個小國的邦交國的訪問,當然這在國際政治上是起不了任何漣漪、任何波瀾,這也解釋了國際社會為何不太關注。可是對於台灣人民來說,台灣總統到非洲去鞏固邦交國,然後在過程、在過境的當中有一些突破,我覺得這對台灣來說當然是個鼓舞。至於台灣的外交,是否都要由中國大陸來點頭、同意。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國際的現勢, 也是一個精緻外交的藝術,譬如此次,馬英九雖然在行程中在孟買只是停留了一個半小時,我們可以看這中間是否透過國共平台,台灣與北京有某種程度的溝通,這當然無法查證,但我想多少應該是“有”。當然,北京方面也展現非常多的自我剋制,所以當很多人想要起鬨,想要用這件事去挑撥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時,北京方面不就是說,這只是純技術性的過境加油,也希望大家不要炒作。所以台灣不會刻意去渲染說“這是一個外交突破”,去刺激中國,中國也刻意把這個問題降低到技術層面。在這種彼此互相曉得對方底線、互相容忍的範圍之內,台灣的外交空間能夠一步一步地擴大。我覺得這是一個馬英九的活路外交,或是外交休兵之後所展現出來的一個比較具體的成就,我覺得很精緻,也很細微,而且我認為,這是可以讓台灣有更多呼吸空間的一個突破。

 法廣:馬英九這樣一步一步的要求,一點一點地獲得外交進展,會不會讓中國感到害怕,例如:台灣成功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當然這是中國首肯的結果。但如果將來民進黨再度執政,也如此要求中國對待,中國現在難道沒有考慮未來這種應對上的困難嗎?

劉必榮教授:其實這裡面的確可以看到幾個問題:馬英九在外交休兵以後,不管是,曾經擔任過副總統的連戰先生去代表馬英九參加APEC高峰會議,或是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這些都是過去比較難想象的,也表示說,兩岸之間和解之後,台灣有更多的外交空間。可是,如果民進黨將來再重新執政,中共方面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九二共識”,這是一個基礎,如果沒有九二共識,中共未來很可能會把原來給的空間收回來,這些收回的空間包括如:北京當初答應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但他的同意中的每一項都還是有很多審查, 他不是一下子全部都讓台灣參加, 這中間可能包括了要你停下來,或是逐年審查,它有一個中間叫停的機制。實際例子是,我們也看到,也了解 拉丁美洲一些小國,他們本來想在兩岸中間互相喊價,台灣給的錢多,他們就靠攏台灣,中國大陸給錢多,就靠攏中國,馬英九上台後,有國家本來想大陸給的錢多,它就轉向北京政府,並與台灣斷交,但是北京方面卻向它表示,“我現在與台灣關係不錯,你暫時先不要靠攏過來”。但如果民進黨上台,而兩岸關係惡化,那麼北京方面能夠做的,很直接的就是,原來那些被叫暫時不要靠攏過來的國家,北京就會接受他們的靠攏,要他們都靠過來,這就會讓台灣斷掉幾個邦交國,給台灣感到一點壓力。

所以,兩岸關係與外交關係事實上是一個連動的關係,需要兩邊的領導人用更多智慧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 空間。最近馬英九連任上 台後,一步步地看到是在某種智慧、某種默契,某種只能做不能說的外交操作上,替台灣找到更多的國際空間。中國大陸也表現了他們的一些容忍態度,這點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是正面的。

法廣:馬英九此次訪問布基納法索、岡比亞、以及斯威士蘭(台灣稱布吉納法索、干比亞、史瓦濟蘭、)的目的,依你看來,這次非洲訪問可帶來什麼實質效果?

劉必榮教授指出,此次馬英九的非洲行實質上的意義就是鞏固現有的邦交國,至於想要他們在國際組織里替台灣在國際發聲,是會有的,但效果是有限的,要他們能爭取到一些突破,其實不太可能。他對本台說:

00:33

劉必榮教授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