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薄熙來事件與中國體制的故障

發表時間:

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被解除中共黨內一切職務引發的反響,繼續受到法國媒體的關注。周五齣版的多份日報分別闡述了各自的觀點。《經濟回聲報》指出: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核心人物-薄熙來被解職的衝擊波未在全國範圍平息。這一重大的政治危機損毀了中共團結和自主的形象。

廣告

《經濟回聲報》刊出該報記者加布雷爾-格雷西戎發自北京的報道,對整個薄熙來事件進行了分析。文章在開頭中寫道,自三月初薄熙來被解除重慶市委書記以來,各種傳言就沒有斷過。隨着清除薄熙來的決定,中共領導層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他們並沒有意料到盒子中究竟隱藏着什麼內容。網絡上的傳言漫天飛:從北京可能發生政變,到傳出槍聲;從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可能捲入薄熙來事件,到出現在街頭的坦克車的圖片;直至英國商人海伍德的可疑死亡......倫敦要求北京展開調查。周二晚間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涉嫌為殺害海伍德的主謀。儘管沒有確鑿證據表明薄熙來捲入其中,但他卻受到鮮見的懲治:被徹底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布雷爾-格雷西戎指出:北京政府是否打算通過這種處理方式,將1989年以來發生的、震撼了中國體制的最嚴重的政治危機化解為一樁普通的刑事案件?中共18大將在今年秋季召開,置此面臨高層換屆的敏感時期,這大概正是北京希望傳出的信息。就在宣布薄熙來政治死亡及其妻被拘捕之後的第二天,中國官方媒體便發出加強團結的呼籲。

然而,無論黨是否能夠真的翻過薄熙來這一頁,要消除此一事件反映出的深深的故障卻為時已晚。首先涉及到的是制度與百姓的關係。儘管一些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國人冷漠和順從,然而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勇於表達。尤其是城市中的青年一代,他們不願再盲目地相信有關黨的團結的說法,勇於提出尖銳批評。這種做法顯然不是北京所願。因此,一些詞語在搜索引擎中遭禁,博客網站也暫時中斷了論壇的運作。

儘管黨中央在處理薄熙來事件中欲展現團結的形象,但實際情況可能要複雜的多。熟悉薄熙來的人不難發現,他在重慶發動的唱紅打黑,純屬戰略。他通過此種做法表現得比任何人都更毛主義化。他大概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盡量縮小被黨拋棄的風險,因為黨對他感到擔心。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政治學家博智樂(音譯:BO ZHIYUE)指出:溫家寶說的很多並不斷承諾改革,而薄熙來卻做實事。他在重慶不僅激活了地方經濟,並積極與不平等現象展開鬥爭。在北京不斷提倡“和諧社會”,但新貴與百姓之間的貧富懸殊卻日益突出之際,薄熙來在重慶拋出在中國國內絕無僅有的社會住房計畫。儘管他本人在經濟上是否清白受到質疑,但他在反貪腐和犯罪領域卻也大刀闊斧。

《經濟回聲報》文章指出:中國目前的問題是,掌舵方也是最大的受益方。因此,他們更願意維持現狀。然而,如今中國最大的威脅是:政治上的惰性。

周五版的《解放報》以“重慶王子的垮台”為標題,描述了與薄熙來事件相關的細節,隨後指出:北京早在2010年就已做出清除薄熙來的決定。選擇的方式,是對薄熙來的周邊人物展開反腐調查,主要涉及谷開來和王立軍。報道認為:自毛時代以來,中國雖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制度依舊。高層的政治清算決不手軟。正如毛經常說的,要“痛打落水狗”。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