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薄熙來

新華社出面否認薄案牽涉政治鬥爭

在海內外紛紛猜測薄熙來倒台恐涉中共內部權力鬥爭,並非簡單的“刑事案件”之際,被稱之為“黨的耳目喉舌”的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繼昨天深夜發出英文稿評論薄熙來案後再次發聲:相關案件是刑事案件“非政治鬥爭”,提醒慣於戴“有色眼鏡”的人不妨拭目以待調查結果。

薄熙來2011年建黨節前夕指揮重慶市機關人員唱紅歌
薄熙來2011年建黨節前夕指揮重慶市機關人員唱紅歌 路透社
廣告

有些分析人士認為,薄熙來案如何定案對中共來說都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把此案定位為權力鬥爭,恐怕引火燒身,引發內部激蕩;定為刑事案件,表面看起來簡單,但也讓海內外人看清中共高層內部極其黑暗的一面,恐引起既有薄熙來,也會有王熙來、張熙來等等的聯想。新華社急於出面澄清,也許中共高層有後顧之憂。

新華社這篇題為“刑事案件而非政治鬥爭”的評論文章,和英文版相同的是,再度強調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的決心及高舉法治的重要性;不同處則為在對內宣傳上否認近來盛傳的“政治鬥爭”臆測。評論先說明中共中央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英商海伍德命案,經調查,“薄谷開來及其子同海伍德過去關係良好,後因經濟利益問題產生矛盾並不斷激化”。複查後發現,現有證據證明海伍德“死於他殺”,薄谷開來和張曉軍有重大作案嫌疑,從結果看這是一起刑事案件,正依法處理。而“習慣戴有色眼鏡的一些人不妨拭目以待。隨著調查的進展,真相必會水落石出”。

評論強調,王立軍事件、海伍德命案和薄熙來嚴重違紀問題影響“極其惡劣”。

評論也提到,除薄熙來外,在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因違紀違法遭調查的還有北京市前市委書記陳希同、上海市前市委書記陳良宇。而中國大陸“刑法”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