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溫默會:喜氣洋洋 和睦無限

發表時間:

漢諾威國際工業展於4月27號落下帷幕。作為主賓國的中國不但給展覽定了調,也給展覽帶來了很大的推動。為期五天的展覽,參觀人數重又達到了經濟危機爆發前2008興旺年的水平,為19萬5千人。由於中國經濟對德國高新技術的巨大需求,由於全球對綠色技術的重視,德國經濟界通過展覽看到了很多大顯身手的機會,對展會表示滿意。

廣告

除了德方表示滿意外,中方代表團團長也表示十分滿意。德方主辦單位認為,中國不僅展示了其強大的市場地位,也展示了中國工業咄咄逼人的快速發展。德國媒體普遍報道說,本屆展覽也是老牌工業國德國和新興大國中國之間的一次較量。

其實,中國還有更多理由對本屆工業展表示滿意。首先,德國政界和工業界對中國大獻殷勤,其次,德國媒體在展會期間發表了不少有關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正面報道,特別是對中國總理溫家寶的來訪,媒體可謂是殷勤備至,禮待上賓。許多報紙登出了溫家寶和藹的笑臉或開懷大笑的樣子以及默克爾配合默契的微笑。經常對中國表示批評的《明鏡周刊》甚至奉承說,溫家寶是來看老朋友,把溫家寶和默克爾的關係升級成了老朋友關係。

德國媒體出現這麼大的轉變,這與時局變化和政府的走向有關。世界經濟危機出現後,中國對世界經濟產生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德國也因為中國的拉動,很快走出低谷,保住了歐洲經濟龍頭地位。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已經如此強烈,以致於中國的體制不再成為眾矢之的。

變化最明顯的是默克爾。2007年默克爾會見達賴喇嘛導致德中關係大降溫後,2009年的經濟危機卻使德國在經濟上不得不進一步倚重中國。2010年7月17日,默克爾在溫家寶的殷勤陪同下,在中國古城西安度過了她56歲生日。過生日當然是要跟朋友一起過。默克爾不跑到盟友法國或美國那兒去過,而是跑到中國去過,這再次表明默克爾是個很善於做秀的政治家。通過這個生日盛會,默克爾打出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德國現在追求的是和中國的和諧。胡錦濤希望創造一個和諧社會,結果卻在國外找到了一個和諧夥伴。

在工業展期間,默克爾隻字不提中國的人權問題。媒體於是也順水行船,大談德中工業的合作與競爭。以前,在默克爾和中國領導人會晤前,媒體都會登載反對黨或人權組織要求默克爾與中方談人權的呼籲。這回類似報道卻很少。有的也只是一筆帶過。不是反對黨或人權組織不呼籲了,而是媒體給這類呼籲的版面大大縮小了。

《法蘭克福彙報》總結說,默克爾早已意識到中國對德國甚至歐洲這一體制的重要性,不敢再怠慢中國。再者,象默克爾這樣的政治家總是在考慮競選,考慮如何拉選票。在美國,奧巴馬期望通過反華政策來得分,但在歐洲,走向中國比反對中國更容易得分。所以,德國政界和經濟界現在全都對中國大獻殷勤,沒人敢站出來說不好聽的話了。在觀察了溫家寶和默克爾在展會上配合默契的表演後,《法蘭克福彙報》甚至驚嘆說:兩國總理在展會上是“喜氣洋洋、和睦無限”!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