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北京與巴黎及中國的新型國際關係

發表時間:

法國新舊總統權力交接以及等待新總統處理的主要卷宗佔據今天法國各大全國性報紙頭版頭條:世界報綜述法國公民對奧朗德總統的要求與願望;人道報認為奧朗德所面臨的棘手卷宗包括社會問題,歐洲問題,退休問題和公共機構等四個領域的大問題;十字架報介紹了法國人對奧朗德的期待,總結了薩科齊未完成的事業;解放報關注按照總統競選的許諾,組成新政府的男女老少的情況;法國兩份免費報紙二十分鐘說法國國家換首腦;地鐵介紹奧朗德走馬上任的第一天;巴黎人報全國版今日法國聚焦最高權力交接的幕後秘密。

廣告

法國世界報圍繞爭奪外交部長之戰的文章強調,在任命法國外長人選的問題上,歐洲,中國和美國等重大情況都必須考慮到,說是法國社會黨人前總理法比尤西和莫斯科維奇的名字可能會是外交部長人選,還給他們貼上密特朗主義者或新大西洋主義者的標籤。談到中國問題在任命外長人選當中舉足輕重的段落指出,法比尤斯今年二月的北京之行並不成功,因為沒有見到有代表性級別的對話者,法比尤斯提前離開了北京。中國駐法國大使在向接近奧朗德的人表示了她的擔憂並建議奧朗德在總統競選運動當中,特別是在電視辯論當中,不要提達賴喇嘛。中國外交最終之所以珍惜薩科齊的原因是2008年在波蘭會見達賴喇嘛的薩科齊次年四月份與中國達成保證“不幹涉內政”的法中正式公報,從而化解了中國對法國在西藏問題上的不滿。

最後由此次總統大選立下汗馬功勞的莫斯科維奇負責安撫中國大使,但是是否因此而使法比尤斯擔當外長的運氣受阻,總之,法國世界報文章說,崛起的亞洲是重要的利益中心,而選擇法國外交部亞太司司長中國通燕保羅(Paul Jean-Ortiz)作為總統外交顧問就證明了這一點。

說到法國重視同中國的關係在任命法國外長的問題上都舉足輕重,法國十字架報在“另一種說法”欄目當中發表一篇在巴黎政治學院任教的大學教授貝爾特朗巴蒂的文章分析,評述中國及其新型國際關係。

以“中國及其新型國際關係”為題的文章認為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最近訪華之行事件值得深入分析的事件。首先,是美中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略對話;其次是因為發生了中國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到美國大使館要求政治避難的事件,因此使美中對話在人權問題上的摩擦加倍增加。除此以外,卻出現了美中兩大國之間的新型關係:一個被抗議的大國和一個崛起的大國之間的關係,美中之間的關係的建設與曾經眾所周知的關係毫無相同之處,而且任何一方指責對方如今都不能算數。

然而冷戰遺留下來緊張並沒有因此而消除。害怕中國,或是憎恨中國,甚至是藐視中國的講話屢見不鮮。巴蒂教授的文章繼續寫道,恐懼中國的爬行主義長時間以來佔據了媒體以及政治講話的內容,甚至提及昔日“黃禍”。如果相信相當一部分法國無論是右派還是左派人士的觀點的話,如今的對華政策只能反其道而行之才能有信譽。在人權領域有理由的恐懼與貿易方面的焦慮,或看到要出現一個,或者對可能要取愈來愈蒼白的美國而代之的新霸權的驚慌失措交織在一起。

十字架報刊登的文章認為,上述漫畫般的分析對理解正在經歷的世界化的決定性參考數據也有偏差,法國大學教授巴蒂相信中國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正在發展的大國,而且並沒有從軟弱階段走出來,在軍事方面如此,在社會方面也是如此,中國人口老化的問題也加重了這種非穩定因素和弱不經風的脆弱。巴蒂認為,中國與世界化的關係是期待更多的全球化,並不是尋求統治全球。巴蒂還認為中國執行的是務實主義,中國進入國際關係之時,是中國必須確信從中立即有利可得。相反,要在中國談人權或者談起政治制度,或認為是威脅其主權的像“保護的責任”或是世界化的經濟調整等新原則,中國便會立即反應,巴黎政治學院任教的巴蒂教授用“這大概正是新型國際關係的面目嗎?”這一疑問作為十字架報發表的這篇分析文章的結束語。

此外,費加羅和財經報紙回聲報把重點放在希臘危機之上,強調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幽靈徘徊在股市上空,歐洲人受到放棄希臘的誘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