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11月在印尼召開的東亞峰會上提出美國回歸亞洲、重視亞太地區的新國防戰略時,包括日本在內的亞太國家和地區雖都認識到美國是要針對中國,但並不十分理解美國的新戰略部署。 

廣告

上周美國首次參加的太平洋島國峰會在日本沖繩閉幕時,發表“遵守國際海洋秩序、維護《聯合國海洋法》”、“確認民主與法制重要性”等內容的《沖繩紐帶首腦宣言》,明確勾勒出美國通過同盟國日本針對中國的南太平洋(大西洋)戰略部署。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峰會上強調日本與太平洋島國的悠久關係則是一個着力點,他說:“日本與歷史上也有淵源的太平洋各國,是無以取代的友人”。

南太平洋島國早已存在祖宗是日本人的移民,二戰期間為了對抗美國,日本在南太平洋島國推廣教育等提升島民生活水平,至今不少島國老人能說日語,感情上親日的島國也不少。雖然二戰戰敗和東西方冷戰中美蘇競爭南太平洋據點,日本一度遠離,但70年代起日本輕易與島國復交。97年日本號召“南太平洋論壇”成員國舉行每3年一次的太平洋島國峰會,這次是第三次在日本召開。

這次峰會晚餐會上,東道主日本安排出席的首腦們跳舞的一幕,是日本深黯島國文化的一面。儘管日本曾極力擺脫島國定義,但伴隨二十一世紀海洋成為最重要的爭奪資源戰場和美國太平洋戰略,日本正回歸島國定義,外相玄葉光一郎2月在演講中說“日本是海洋國家”、外務省發行的最新一期《外交》月刊是“海洋新時代的外交構想力”特輯。對太平洋島國強調島國共同點,能有效隔閡內陸文化為主的中國,甚至半島國家韓國。

“南太平洋論壇”71年啟動初期是新西蘭、澳大利亞、斐濟、薩摩亞、湯加、瑙魯、庫克群島7國,後來巴布亞新幾內亞、基里巴斯、瓦努阿圖、密克羅尼西亞、所羅門群島、圖瓦盧、馬紹爾群島、帕勞、紐埃加入改為“太平洋論壇”。

16國和地區成員中,大部分是貧窮落後、散落在太平洋上與國際市場遙遠的小國,但島國也有豐富的漁業和海底資源及新世紀重要的地理位置。89年東西方冷戰結束後,南太平洋島國開始與歐洲和台灣交往,謀求更多利益的國際關係。從驅趕台灣外交到爭奪天然資源,經濟崛起的中國,二十一世紀驟增對南太平洋島國經濟援助,尤其是資源豐富的斐濟,05年至07年就獲得中國1.7億美元援助,從而緊跟中國、與歐美關係惡化。這次斐濟也缺席峰會,日本《讀賣新聞》的社論說:“中國援助斐濟的金額已超過日本,斐濟缺席是顧慮了中國”。

但就算貧窮落後的島國除了錢,也仍有主權意識、需要生死攸關的抗災技術,中國爭奪南海主權直接與菲律賓衝突,間接令太平洋島國提高了戒心是這次島國峰會的背景,野田捕捉了14個出席峰會島國的心理,他在峰會上說:“日本願意把東日本大地震這個未曾有的經驗和教訓,向各國防災對策作出貢獻”。野田說,儘管日本財政吃緊,但依然與過去3年一樣,援助島國5億美元,來為島國鋪設海嘯警報系統、邀請島國青年訪日視察災區等。日本還把擁有關島、夏威夷的美國也引進峰會,加強南太平洋對抗中國的勢力。

儘管美國這次低調出席,但今年日本參與美國和菲律賓聯合軍演、軍艦訪問菲律賓,先後舉辦的湄公河五國峰會和這次島國峰會結果,說明了美國今年忽然降低沖繩美軍基地轉移的聲調和《華盛頓郵報》等4月紛紛披露美國政府高度評價野田“是近年日本最賢明的領導人”的原因。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