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輿論看中國

中美應認真面對朝鮮問題以免局勢失控

發表時間:

中國三艘漁船以及28名漁民被朝鮮劫持事件引發中國輿論的強烈反彈,民眾對朝鮮政府的沉默與不作為反應激烈,中國官媒事後為朝鮮官方做辯護的言論更使中國網民義憤填膺,多年來被西方國家認為是一顆危險的定時炸彈的朝鮮,看來對在國際社會為他遮劍擋刀的老朋友中國也非常不以為然,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避免朝鮮有朝一日完全陷入失控狀態?法國的中國問題網站5月31日刊登社論文章,認為現在是中國與美國這兩大對朝鮮未來舉足輕重的大國坐下來認真的心平氣和地討論朝鮮問題的時候了。

廣告

中國問題網站署名弗朗索瓦•丹茹的社論文章的標題是:朝鮮:美中競爭的關鍵所在,文章強調說,每當朝鮮不顧國際社會警告,威脅要進行導彈試射或者其他挑釁行為,西方國家總是呼籲中國對朝鮮施壓,而中國的回答也幾乎總是千篇一律,那就是中國對朝鮮沒有足夠的影響力。而事實上,朝鮮百分之四十的糧食供給以及百分之九十的能源供應都來自中國,所以,中國政府聲稱對朝鮮沒有影響力的說法實在難於令人信服。作者評論說,鑒於朝鮮體制的性質,朝鮮核問題演變越來越難於預測,北京拒絕向朝鮮施壓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實際上是無視該地區可能出現的核擴散危險,同樣,北京拒絕與周邊國家一同就朝鮮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商討共同對策,那麼,一旦事件發生,中國政府很可能會一時不知所措,難於應對。

同樣,文章也告誡美國說,現在應該是美國政府針對朝鮮調整其以制裁為主的強硬政策的時候了,作者評論說,美國出於國內政治的原因將朝鮮的導彈威脅過於誇大這是外界有目共睹的,而這對緩解該地區的緊張氣氛有害無益。另外,美國也應該明確向中國解釋一旦朝鮮政權倒台之後美國的對朝鮮半島的真正意圖,因為,中國政府捍衛朝鮮政權的原因之一也是擔心美國軍隊的威脅。作者評論說,中國政府最近幾年來與平壤接近的立場或許也正是出於一種反美情緒,因為反美的民族主義可以增加中國社會的凝聚力,鞏固中國政府的合法性。

中國漁船被劫持事件是中國問題網站發表社論文章的出發點,作者評論說,該事件不僅引發中國國民的憤慨,而且也引發中國政府高層的強烈反感,以至於部分朝鮮問題專家認為北京有可能會調整其朝鮮政策。不過,作者認為,中朝關係發展的歷史證明這兩大盟國之間的分歧再大,也不可能促使北京改變其朝鮮政策基本路線,因為,其真正的原因已經超出了理性的範圍,真正的原因就在於朝鮮已經成為中美戰略競爭的一大重要的戰場。

而事實上,朝鮮政權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糧食以及人權危機,文章在附錄中刊登了來自朝鮮媒體的消息,朝鮮正面臨著五十年來罕見的嚴重旱災,而美國政府今年三月就因朝鮮試射導彈計畫而停止向朝鮮提供糧食援助。作者認為,朝鮮的旱災並非純屬天災,他與幾十年來朝鮮官方為了追求農業高產過量使用化肥與農藥而產生的負面效應是分不開的。另外,五月六日,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公布了一份有關朝鮮勞改營的調查報告,該報告是通過對去年三月以來從朝鮮逃往韓國的八百名逃亡者中的六十個人的調查之後得出的。報告顯示,在朝鮮的勞改營中,酷刑與饑餓是家常便飯,根據大赦國際日前公布的數字,朝鮮的監獄中關押者二十多萬名犯人,他們中大多數是政治犯。

作者最後還就中美關係介紹說,陳光誠事件雖然使中美外交關係一時緊繃,但是,這並沒有影響雙邊的經貿合作。就在上個月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雙方就在金融以及投資領域簽署了六十七項合作協議。其中就包括美國將允許中國銀行與中國農業銀行在美國開設更多的分行,而中國也將進一步開放中國的金融市場,將外資在中國合資金融機構中的投資比例限制從目前的33%提高至49%。正如中國的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所說的那樣,這六十七項合作協議的簽署意味着中美關係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尤其是在金融領域。不知中美在經濟領域的深層合作是否能夠推動中美在國際戰略議題上的合作。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