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六四23周年印象及其它

發表時間:

也許北京當局希望今天是一個平常的日子,平常的像平常一樣度過。歲月的流逝,生活的艱辛,本來一切都容易忘記。然而,今天是六四事件23周年,總有人刻骨銘心。從紐約到巴黎,從山東的中山公園到北京的天安門廣場,總能聽到或大或小的聲音,總有人試圖敲打人們的神經。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今天是六四23周年,先來看看六四事件發源地北京的氣氛。因幫助民眾維權而被取締律師營業執照的唐吉田幾小時前寫到:“昨天還晴空萬里,今日就陰雲密布,串串雨珠還不時落下。這大概就是天人感應吧?!”作家高瑜今早在推特上說:“ 23周年,我的紀念是當一名訪民,上訪內容:反饑餓、反迫害、要民主”。艾未未在推特上說:“昨個我被新浪微博禁言,很不爽。也就是發了1989那一天廣場幾十萬人的照片而已。”

艾未未很生氣,發一張照片都有麻煩。可是當局希望屏蔽或刪去所有的相關的視頻和帖子。路透社北京發出的消息說,北京當局強化封殺所有與六四23周年活動有關的關鍵詞。比如“六四”、“蠟燭”,甚至“23”這個數字也被過濾了。劉曉原律師的幾句話可以佐證:“今天,我接到十二份新浪微博的刪帖通知,下午二時後,則被限制了發言,不論寫什麼內容都提示違反新浪微博社區管理規定。我打電話投訴,得到的答覆卻是網絡出故障。新浪太作惡了!”

從『博訊』公布的照片顯示,北京南站有50多名身穿黑衫,佩戴白花的上海訪民悼念六四死難者。山東大學退休教師孫文廣6月3日在濟南中山公園打出來“平反六四”的標語,並和一起的六人高喊“自由萬歲,打到獨裁”。孫文廣表示,雖然自己從5月15日開始就受到監控,甚至連去中山公園都是被警方的車送去。但和一起的六個人在中山公園進行紀念六四的活動時,並沒有受到警方騷擾。孫文廣的感覺是“看來大家對平反六四懷有希望”。

這一看法似乎最近比較流行。在海外的民運人士中,也有感覺中共會在近期內,至少在習李政權任期內平反六四的觀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今天在台灣說,人權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要靠自己爭取。談到平反六四,高行健認為,要平反的話,應該由當局者來平反,如果是他的話,當然會希望平反越快越好,最好明年就平反。正在美國讀書的中國維權律師陳光誠今天向香港支聯會發出的一份公開信指出:六四真相不能健忘,“一個健忘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英勇的人的確不少,最近就傳出福建、貴州等地民權人士公開紀念六四事件的報道和照片,儘管,他們在舉行活動時遭到了警方的毆打和騷擾。

當局還是不肯放鬆,還是有點緊張。在香港的網絡作家北風今天寫到:“解放軍報6月4日發表題為“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評論文章,潛台詞就是軍隊已經不聽黨指揮了,具體說就是軍隊不聽胡指揮了”。

所以草木皆兵。每年的這個階段最難過的是六四難屬,難過的不光是自己的心情,還有當局千方百計讓你難過。今天推特上轉來六四難屬張先玲女士一段話:“我這個月很早就受到監控了…對我的監控沒有任何放鬆,而且從上個星期三、四開始,記者就在我家裡不斷阻攔記者來採訪,比利時、香港記者…被阻不能上來,警察又在我家裡坐着,不準我下去,阻止我跟記者見面。我到哪裡他們都跟着。”

六四事件23周年了,香港記者希望到天安門廣場看個究竟。但據『明報』報道, “有數家香港媒體記者在安檢時被搜查錄音等器材,筆記也被搜查。公安之後又要求記者交出回鄉證同記者證核對,大約20分鐘後,即在升旗禮結束後,公安才指媒體無事先申請,不準如常採訪”。

在紐約、在巴黎,在海外不少國家的首府,這兩天都有紀念六四的活動。今天晚上,在香港維園的燭光晚會規模可能很大。北風相信:“只要不下雨的話,我估計今晚維園人數會創下紀錄,超過20萬”。

美國政府在六四23周年之際,敦促北京釋放所有至今仍然關押在監獄的六四囚犯。美國還要求中國公布六四事件中實際死傷及被捕人數。華盛頓的聲明說,值此之際,美國同國際社會一道哀思慘死於這一事件的中國人。華盛頓還要求北京停止騷擾中國民眾紀念六四。美國的這一聲明招致北京的憤怒可想而知,中國外交部今天對此作出了激烈的反應。

台灣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也在今天發表六四感言,他說,“六四事件留下的歷史傷口遲遲未能癒合,國際社會對大陸的人權印象,始終停留在六四年代”。馬英九接著說:“華人社會普遍認為,大陸目前已有更成熟的條件,走向更多元、開放的民主社會。處理六四事件遺留的傷痛,可作為政治改革第一步”。

馬英九每年六四都有感言,當總統之前,當總統之後,之前批評的口氣更強烈,之後顯得比較委婉。但那意思一直是很清楚的,就是希望中國大陸的人權狀況不要停留在六四時代。那是個什麼時代?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