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台灣學者認為大陸平反六四或政改不大可能

發表時間:

六四事件23周年,網路上數度傳出中國大陸可能平反六四。但台灣學者分析,平反六四或政改的可能性極低,大陸可能啟動的政治改革,可能僅止於監督幹部、反腐敗的問責機制,而非所謂的民主化。溫家寶談論政改很多次,某種程度上有權力鬥爭的意涵,而且使權力鬥爭更具正當性。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台灣中央社報道,研究中國大陸政治改革、政治變遷及民主化前景的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副研究員徐斯儉分析,不能把中共視為「單一行為者」,中共屬於集體領導,「很多事9個人可能說不好,而且誰也指揮不了誰。」

他說,溫家寶談論政改很多次,苦於無法推動,卻在3月14日又重提政改,「權力格局正在移動中,在這個空隙中,拋出這個議題,某種程度上有權力鬥爭的意涵,而且使權力鬥爭更具正當性。」

他說,雖然溫家寶也拋出路線之爭,但廣義來看,這也可視為整個18大權力布局博弈的一部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徐斯儉觀察中國政局這段期間發展指出,胡溫執政聯盟雖然有所讓步,但整體而言,已在這盤棋局中勝出,大勢已定,這時候如果重提或推動政改,「在政治上是不會得分的」,因此,此刻推動政改可能性極低。

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陳華昇也認為,胡溫聯盟在這波激烈權力鬥爭中,顯然略勝一籌,因此,此刻實在不需要平反六四。

他認為,中國可能啟動的政治改革,可能僅止於監督幹部、反腐敗的問責機制,而非所謂的民主化。

支持中國民運人士觀察指出,從貴州民眾日前舉辦六四紀念活動,並未受官方制止來看,顯示中共當局對六四態度似乎有所鬆動。網路上甚至傳出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若接掌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後,可能會平反六四。

這不是網路上第一次傳出中共當局考慮平反六四傳言,網路上先前也盛傳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有意平反六四。

因六四事件遭罷黜的已故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一向無法在大陸網路上搜尋得到任何結果。不過,部分中國祭祀網站幾個月前一度可以讓網友上網祭拜趙紫陽,甚至張貼具指標意義的悼念文章。但沒隔幾天,又遭到封鎖。

溫家寶3月14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後記者會再度重申,不僅要進行經濟制度改革,還要推動政治改革,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制度改革。若不推動政改,文化大革化悲劇還可能重演。

溫家寶發表政改與杜絕文革一席話後,前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隨即下台,令許多人再度萌生對大陸政改期盼。

1989年六四民運領袖王丹就說,如果溫家寶真能下決心去做,應該還是有一定能量的。中共即將召開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這也有非常大的「可能性」,這麼多黨代表是不是終於可以發揮作用,提出一些提案?值得觀察。

曾任鄧小平英文翻譯、現任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的張維為,曾發表一篇「中國政治改革要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文章說,過去二、三十年,社會主義國家改革有3種模式:古巴「保守改革模式」、前蘇聯「激進改革模式」及中國「穩健改革模式」。

他說,古巴採取政治體制完全不動,只對經濟體制限改革,但後來證明失敗了。前蘇聯以政治改革為主,以經濟改革為輔,結果政治參與迅速爆炸,導致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國紛紛獨立。

張維為認為,中國以較大規模的經濟體制改革,與較小規模的政治體制改革,證明比古巴、蘇聯模式好,也比「極左」和「極右」的模式好。

中國人民日報5月25日社論則說,「民主人權輸出」是西方壟斷資產階段在殖民主義已經破產的歷史條件下,透過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新的隱蔽方式干涉、控制、支配開發中國家的政策和活動。

台灣中央社說,這或許可視為中國官方的態度,中國也許有可能推動政改,但絕非西方國家所認知的民主化改革。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