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有關中國新《人權行動計畫》的反應

發表時間:

在民運人士李旺陽被宣布自殺案受到嚴重質疑以及人權狀況頻遭抨擊之際,中國政府周一(11日)發布了一項新的涵蓋內容廣泛的《國家人權行動計畫》。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新華網11日在首頁頭條位置發布了中國國務院為今後四年中國人權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制定的這一規畫。該計畫表示,發布這份文件的目的是為了持續全面推進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四年前,北京政府已經先推出中國第一個以人權為主題的兩年國家規畫。

新發布的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包括導言,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權利,人權教育,國際人權條約義務的履行和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以及實施和監督等七個部分。據了解,新人權行動計畫也論及了食品安全問題、藥品質量問題、艾滋病等傳染病控制問題等等。

英國BBC指出,這份人權行動計畫稱,“鼓勵新聞媒體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但沒有提到輿論自由。在中國國務院頒布這一人權行動計畫之前,湖南民運人士李旺陽在醫院死亡的事件,在香港引發大規模的民眾遊行,要求中國政府徹底追查李旺陽死亡的真實原因。而在中國各大媒體上,李旺陽事件卻沒有任何報道。

有評論人士認為,在六四難屬以死鳴冤,李旺陽被離奇“自殺”,劉曉波因言獲罪還在獄中,而且拒絕接受憲政民主人權價值的中國人大負責人、堅持所謂“五不搞”的情況下,當局推出這種人權文件的意義不大。

之於這個行動計畫提出許多構想和目標,對比中國的人權記錄和現狀,北京人權律師浦志強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政府連續推出此類人權行動計畫至少說明,不能說它完全不想改善人權狀況。浦志強表示,他相信在不涉及當政者利益的時候,政府還是希望其人權記錄有所改觀,不得不面對國際社會和國內各個階層對中國人權記錄的批評。

但浦志強同時指出,中國推出這樣的人權行動計畫也說明政府不敢正視中國人權記錄的現狀。他說,中國在人權方面出現的變化,主要來自民間社會的爭取,而民間社會的發育受到當局嚴格控制。而且隨着維穩成為重中之重,中國人權應當說沒有任何改觀,某些方面甚至出現倒退。換句話說,中國政府時常嘴上把人權說得如何重要,冠冕堂皇,但一遇到維穩,人權就一文不值了。

在北京的中國公盟負責人許志永也表示,他一向認可中國經濟社會領域的進步,但是他認為中國欠缺的是政治領域的改革,因為公民參與的權利,公民結社的自由和公民的選舉權還差很多,在實踐中跟中國憲法里寫的差距很大,需要有重大改善。

針對中國政府在行動計畫中提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問題,黃琦所主持的中國天網理事會發表聲明指出,2002年中國政府主要領導人更迭後,中國新湧現出人數多達數千萬的人權受難群體。聲明說,這是因為當局打着“發展”等旗號,嚴重侵犯數千萬拆遷征地受難者和上千萬訪民“生存權、發展權”所致。黃琦指出,10年來,人權受難者遭到非法抓捕、非法羈押的情況逐年遞增,民眾上千萬次遭限制人身自由,其惡劣情況遠遠超過前兩任總理主持政府工作時期。黃琦對中國這份新行動計畫並未對他所說的人權受難群體給予明確的關注,表示遺憾。

確實,在中國官方表示人權進步的同時,早些時候,美國國務院5月24日發表2011年度人權報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提出批評。據該報告指出,中國的人權狀況惡化,當局加緊採取措施,禁止活動人士表達意見,壓制公開的討論,特別是在言論、集會和結社自由方面的人權狀況惡化。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