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幾乎致命的晚餐

發表時間:

法國『世界報』亞洲來信專欄作者今天寫的文章題為“幾乎致命的晚餐”。報道寫到:頻繁出現的毒食品醜聞讓中國人感到憤怒。大家對任何一個購買的與食物有關的產品都產生了疑心。於是,在中國,“食品安全戰士”們自動在網上組織起來,及時告知消費者有關食品是否安全的最新消息。

廣告

作者寫道:有一個中國人在五月份率先為IPHONE手機使用者發明了一個危險食品警報,名曰“中國生存指導”。這個警報的標誌底部是一個綠色方塊,綠色方塊中豎立着一個白色的十字架。打開這個食品安全警報設置後,首頁寫着一句歡迎消費者的銘言:大意為“你是窮人,你對自己的命運負責;你是富人,你應該幫助別人”。進入到裡面,第一個項目就是“最新生存警報”,列舉了在網上或在報章上最新披露的所有危險食品的細節。

危險食品警報的發明者在介紹這項發明時說:“我們能夠向月球發射探測器,能製造超級計算機,能創造最尖端的產品,但是我們連快餐的問題都不能解決。這是一個沒有底線的國家”。他接着寫道:“儘管食品醜聞源源不斷,沒有一個涉案的企業家被判處死刑,沒有一個高官為之辭職。中國,一個不懂什麼是責任的國家”。

據說發明者在金山網絡安全公司工作,他向媒體匿名介紹自己是為了“公眾利益”而進行了這項發明。他說這也是一個獻給他的女兒的“痛苦的禮品”。因為,當他從電視上發現有些冷凍水果里含有皮鞋的殘留物質後,從此禁止自己的女兒去吃她最喜歡吃的甜點。

作者說,中國人為食品擔心是很自然的,因為中餐是世界上最豐富和最好的餐飲之一。中國電視上最近播出了名為“舌尖上的中國”的系列紀錄片,觀眾人數創下紀錄,紀錄片分析中餐從古到今的發展演變。為什麼這一系列紀錄片如此吸引人,『南方都市報』分析說,“因為它使人們從對食品醜聞的憤怒中找到了尊嚴”。可是,作者指出,當電視觀眾發現了中國傳統的美食佳餚之後,他們腦中揮之不去的則是中國整個食品生產鏈的每個生產環節可能會對他們的健康帶來的危險。

今天法國各大報有關中國的報道不多,『解放報』重登了哈斯基和蒲浩琳1997年6月30日寫的長篇報道:這篇在香港回歸中國前夕寫的長篇報道題為“香港 最後的一天”。

編者大概有溫故知新的意思。在這篇舊文旁邊編者加了幾句按語。按語說,香港已回歸中國15年,貨幣和司法獨立,享受着半自主的特殊地位。但是香港特首是按照北京的旨意非直選選出。香港是按照中國宣布的一國兩制的原則來統治的,這一特區現在已變成全球重要的金融、服務和商業區,在中國大陸僱傭着數百萬人。然而,香港過於仰仗北京的現況引起了港人的緊張。擁有真正言論自由的香港泛民主派以及民間社會的活躍分子,他們每年堅持紀念1989年六四事件,他們不停地揭露中國缺乏人權的現狀。編者最後引述香港民主黨主席李柱銘當年說的一句話結尾:“我們的夢想是能夠看到:中國有一天變成一個偉大的國家,在這個國家裡每個公民的人權都得到了尊重”。

剛剛閉幕的歐盟峰會最後終於達成妥協是周六齣版的法國各大報頭版報道的主題。中左的『世界報』頭條題為“南歐國家在主權債務問題上迫使默克爾讓步”;左翼的『解放報』頭條則取歐盟峰會與歐洲杯的諧音開題,“奧朗德一分,默克爾零分”,該報毫不掩飾地稱讚法國總統奧朗德促使峰會取得了積極的結果。該報認為,在奧朗德以及西班牙首相和意大利總理的聯合壓力下,德國總理默克爾同意歐洲振興經濟計畫,並且同意建立一個“聯合銀行機制”。

右翼的『費加羅報』頭條題為“股市歡迎歐盟峰會意外達成的協定”。該報同意這次歐盟峰會上默克爾在主權債務問題上讓步,意大利和西班牙奪取了頭號角色。但該報提醒說,默克爾在最根本的問題上遠遠沒有讓步,法國雖然使歐盟通過了振興經濟增長協議,但投入到經濟振興的資金只有1200億歐元,僅占歐盟國民經濟收入總值的1%。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