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輿論看中國

中國的小康階層並不關注民主

發表時間:

中國國內以及國外的學者們一般都認為,隨着一個國家的中產階級的興起,國民對民主自由的追求也會隨之而上升,然而,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讓-路易•羅卡卻認為事實往往並非如此簡單,羅卡在這個月的法國世界外交論衡上發表文章,標題為:中國的小康階層並不關注民主。

廣告

羅卡在引語中表示韓國以及台灣的中產階級的發展過程都顯示,崛起之後的中產階級,他們所追求的不一定就是選舉權。

作者寫道,中國新興的中產階級,他們中有白領技術員、有私營企業老闆以及高級職員,他們雖然還不能算是富人,但卻擁有足夠的收入,他們的總人數相當於全中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城市人口的一半。對部分觀察家,尤其是那些經常在媒體發表評論的觀察家們來說,這一新興的受過高等教育並且收入富裕的中產階層是推動中國走向民主的唯一的社會階層。中國的學者、媒體以及高級官員們一致認為中產階級在所有國家的社會民主化過程中都起到過重要的推動作用,認為資產階級的興起推動了美國與歐洲政治的現代化。而作者卻認為,事實上,代表制民主在西方的出現往往要先於中產階級的興起,中產階級在美國以及法國的政治史上也並沒有始終起到推動作用。而且,亞洲國家的民主發展經驗也使中產階級推動社會民主化的神話蒙山陰影。

作者接着評論說,多年來有關台灣、韓國以及泰國的中產階級如何推動政治體制走向民主化的研究書籍多如牛毛,然而,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有許多學者站出來對上述觀點提出質疑。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學教授具海根(Hagen Koo)早在1991年就提出韓國中產階級在韓國社會民主化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模稜兩可。因為中產階級中的不同分派對政治體制演變的反應不同,而民主化進程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如果說一直到1987年,大部分韓國中產階級成員都支持民主的話,在隨後的幾年中,他們又因為擔心社會動亂而反過來支持獨裁勢力。同樣,泰國問題研究專家,Neil Englehart 尼爾•安格哈特也認為泰國的中產階級在泰國走向民主化的過程中並沒有起到任何特殊的作用,選舉體制的選擇是由泰國的高級官員以及軍隊作出的,中產階層雖然也同社會其他階層的民眾一同上街示威呼籲民主、抗議腐敗,但當社會穩定受到極端社會階層的威脅時,他們又站在保守派的一邊。至於台灣,作者認為台灣社會的民主化與其說是來自中產階層的突發的示威抗議,還不如說是由於國民黨反攻大陸的神話徹底破產,當國民黨不得不承認台灣政府只能代表台灣本土時,國民黨政府才不得於接受了民主選舉制。

作者認為,儘管無論是中國國內的還是國外的觀察家都一致認為中國未來必將會走向代表制民主,但是,即使是以清華大學的秦暉教授為代表的自由派也並不主張中國立即實行民主,他們都認為中國並沒有成熟到可以立即舉行選舉,認為如果試圖以群體性的暴力活動來強迫實行改革,那麼,後果只會適得其反。之所以會產生上述的一致共識,在作者看來不外乎兩個原因,其一是中國近幾十年來的社會動蕩,使中國人的身心遭受重大創傷,所以大家都嚮往過上太平安穩的日子。其二是對老百姓來說,今天的日子才是實在的,明天會是什麼,實在難以預料,所以,民心並不思變。而且,中國媒體以及中國的網民普遍認為中國人的素質還不夠高,人口佔多數的選民是受教育程度很低的農民、農民工以及城市小市民,對精英階層來說,他們並不能夠真正履行公民的職責,選舉將只會帶來失望與幻滅,因為,有錢有勢的人完全可以通過他們的權力與金錢來購買選票或者將他們的個人選擇強加於人。而正如韓寒所說得那樣,今天中國社會最有錢有勢的當然是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們。

所以,對那些支持農民以及農民工的維權活動的知識分子、律師以及政界人士來說,如果大多數的農民都能夠從捍衛個人利益開始意識到應該捍衛公民的集體利益,那麼,中國才可以真正實行代表制民主。至於,中國的中產階級,他們當然是中國政治體制的主要支柱,但是,如果他們的社會地位受到威脅,如果他們的工作得不到保障,如果他們購房有困難,如果政府的稅務政策使他忍受沉重的壓力,這一切都使他們無暇關注民主。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