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新疆

新疆劫機犯竟將爆裂物帶進飛機

7月2日出版的官方媒體《環球時報》採訪了多位參與處置6月29日新疆和田的劫機事件的當事人。該報披露的最新細節顯示,六名恐怖分子除了攜帶拆卸的武器外,還攜帶多枚雷管狀的“爆燃物”,試圖將飛機炸毀,劫機者是如何通過嚴密的安檢,是否在地面安檢中有裡應外合仍不清楚。此外,有劫機者被制服後有“自殘”的行為,網絡傳言稱,又被俘者當場咬舌自盡,現場慘烈可想而知。

新疆和田6月29日發生劫機事件。
新疆和田6月29日發生劫機事件。 網絡DR
廣告

根據該報報道,飛機起飛後六分鐘,最早發現劫機圖謀的是頭等艙乘客劉會軍高聲呼救。

劉會軍的座位緊挨着駕駛艙門。當時,坐在經濟艙第6至第8排的3名乘客突然站起來,其中一名“殘疾人”將手中的金屬組合拐杖擰成幾截,丟給同夥和在機艙中部就坐的另外3人,他們用民族語言高聲呼喊,直衝駕駛艙門。

根據新浪微博上有親友在飛機上的不少網友事後複述,劉會軍系新疆糧食局領導,網絡檢索可知,劉會軍職務是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糧食局的副局長,應為副廳級官員。

劫機者試圖用金屬棒撬開駕駛艙門,劉會軍這呼救驚動了還未搞清楚情況的機上安全人員和乘客,此外,劉會軍還打掉了劫機者手中試圖點着的爆燃物,他也因此遭到了劫機者們的襲擊,頭部受重創。

根據該報描述,劫機者們撬不開駕駛艙門,就一邊揮舞金屬棒對着機艙內的乘客和設備亂砸,一邊摸出“遙控器”式的東西,並要機艙中部的同夥丟火柴和打火機過來。此時便衣空警和一些乘客也上前與劫機者搏鬥。“搏鬥非常激烈,連機艙的頂棚都有損壞!”這時,許多乘客參與了搏鬥,一名在場乘客事後回憶說,“ 橫豎都是死,拼了或許還能活!”

除了機上的空警、乘務員和乘客,因公到烏魯木齊出差的洛浦縣4名警察和和田2名警察對制服劫機者起了很大作用。這6名警察中,除一兩人是漢族外,其餘全是維吾爾族警員。正是這些維族警察聽明白了劫機者們叫喊中所透露出的意圖,這為制服恐怖嫌犯們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劫機事件發生後,和田公安機關在初步審查後於6月29日晚公布了6名劫機者的身份。這6名劫機者分別來自喀什地區的巴楚、莎車和葉城,年齡最小的1992年出生,最大的是1976年出生。

負責此案的警官稱, “他們就是想製造機毀人亡的慘劇,而不是把航班劫持到哪裡去。他們中一個人假扮殘疾人,因此得以拄着拐杖通過了安檢。”但6名劫機者這次帶上飛機的不僅是“一根拐杖”,親歷事件的乘客表示,劫機者們持有“雷管”類物品和引火物。除了金屬拐杖外,嫌犯還有火柴、打火機等。

負責此案的警官稱,最可怕的是6枚爆燃物,現在正在進一步調查是制式雷管還是自製爆炸物。”幸運的是,這些爆燃物引燃時間較長,而乘客和公安保衛人員反應迅速,將爆裂物熄滅,並未爆炸。“沒有引發不堪設想的後果。”這一細節在網友在新浪微博的描述中也有涉及。

此外,當劫機者們發現無法衝進駕駛艙,引燃爆燃物企圖也失敗並遭集體制服後,他們居然選擇了自殘。《環球時報》通稿中沒有具體描述“自殘”行為,根據部分在場網友描述,有兩名恐怖分子咬舌自盡,其中一人死亡,另一人被送外醫院搶救。

新疆官方透露,此前極端主義分子在曾數次陰謀破壞襲擊航空器:2008年3月,一名嫌犯將“爆炸破壞裝置”帶上飛機被乘客和機組乘員發現;2011年新疆首屆亞歐博覽會前,新疆破獲了企圖攜破壞性工具上飛機的案件。

目前,嫌犯們的拐杖、爆燃物和火柴、打火機是如何帶上航班仍在調查中,相關部門稱, “調查正在進行之中,是失職還是其他原因,還沒有結論。”此外,對這6名恐怖嫌疑犯的背景和幕後的政治力量也在調查之中。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