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中國販嬰集團拍賣未出生嬰兒

中國一胎化下,販嬰問題嚴重,而且有集團化情況,河北更首次揭發有醫護人員參與販賣嬰兒,並由販嬰集團找來「買家」以拍賣方式競投,嬰兒未出生已被賣掉,一名男嬰最高可賣八萬元人民幣,更有嬰兒被多次易手炒賣。

司法機關7月3日上午訊問參與販嬰的護士郭彥芳。
司法機關7月3日上午訊問參與販嬰的護士郭彥芳。 DR
廣告

公安部日前出動逾萬警力在全國十五個省市自治區採取行動,偵破兩個販嬰集團,救出181名兒童,拘捕802人,包括一名A級通緝犯,他領導的集團兩年間便賣掉一百多名嬰孩。

其中,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廣宗、平鄉、威縣等地的醫療診所更參與販嬰,這些診所不但為孕婦進行胎兒性別鑒定,還主動尋找買家,公開販賣嬰兒,甚至引入「競價機制」,嬰兒未出生便找來多位買家出價認購,價高者得,女嬰每名三萬至五萬,男嬰則七萬到八萬元。有被拐賣的兒童更是經過七次易手,價格一次比一次高。

據當地公安稱,這些賣嬰的父母不少是外地民工或是違反計畫生育政策超生孩子,以致不能或不敢養孩子,惟有賣掉,成為「代孕父母」。

以平鄉縣一家小診所為例,執業護士郭彥芳聲稱,每次除可獲得500元手術費外,每宗賣嬰還可分紅300至1000元不等;至於介紹人則可獲2000至5000元,集團中介人獲6000至8000元,孕婦則可獲3萬至5萬元。

公安又透露,相關集團已賣齣兒童逾二百名,集團成員分工明確,由洽購孩子的「買手」,到餵養孩子的「奶媽」,以至負責聯絡的「售貨員」,各司其職。有集團在四川涼山物色孕婦後,再聯絡各區的「物流」,將「貨物」運往四川、河北、陝西、山東、河南、內蒙古、北京等七個省市自治區「銷售」。

由於被救的受害人多是呱呱落地不久的嬰孩,要找出他們的父母並不容易,當局表示,只能先紀錄嬰孩基因數據,等失去子女的家長報警,才能通過基因比對,為嬰孩尋找親生父母。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