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滄海桑田

階段性戰役告捷但全面勝利為時尚早

發表時間:

6月28至29日,歐盟國家首腦在歐債危機背景下再次舉行了峰會。這是歐盟自2010年爆發危機以來舉行的第20次峰會。各國首腦在經過十四小時的馬拉松式會議之後,終於通過了一項振興經濟方案,同意推出短期措施,包括以歐洲穩定機制直接拯救銀行、並採取措施抑制西班牙、意大利債息。如何評價這次峰會達成的共識?振興經濟方案將在歐債危機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德國與其他國家間的對立又將如何化解?我們在今天的本節目中,請來海通國際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胡一帆女士,請她就相關問題談談看法。

廣告

首先請您談談對六月底舉行的歐盟峰會的總體印象,您如何評價這次會議以及會議達成的振興方案?

這次會議既帶來希望也引發質疑。我們總體評論這是一次階段性戰役的告捷。這次峰會提出了多項旨在結束長達兩年的主權債務危機的方案。首先體現在德國陣營與南歐國家之間的對立。前者贊同長期解決方案,後者堅持要採取緊急措施,緩解市場基本壓力。與前幾次峰會不同的是,這次峰會上各自陣營相互妥協,在短期必要性和長期整合需求方面達成了一些較為平衡的協議。概括而言大概有六點:

•授權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FSF-ESM)在主要市場投資周邊國家政府債券,以使其利率下降。那些可能演變為償付能力危機的國家的流動性危機風險將被降低,這主要針對南歐幾國。
•歐洲穩定機制將能夠直接對銀行進行重組。該決定使得西班牙在接受穩定其銀行業的1000億歐元貸款之後,不必擔心其公共債務會與此同時跳升20%的情況。這樣可以避免由於銀行的風險把歐債危機進一步引向深淵。
•為西班牙提供的這1000億歐元的緊急貸款中,歐洲官方債權人將不存在優先債權人這一條件的區分。這將重樹私人投資者對其已經擁有或有意購買的西班牙債務的平等債權的信心。
•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爭取到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授權的擴大後,1200億歐元的增長方案已正式實施。這是法國總統奧朗德上台後一直在推進的。然而遺憾的是,該增長方案是基於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實施,並且基金的新增金額只有150億歐元。
•近期的G20峰會所鼓勵的銀行業聯盟,已被官方明確要建立。但創立該聯盟將需要很長時間。在今年年底前創立一個歐洲監管機構的計畫已確定,設立共同存款擔保機制,並完成草擬共同的決議機制。
•創建歐元債券的設想尚未確定,這是由於德國在該問題上持反對意見。實現歐元債券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歐洲債務完全一體化之前,創建歐元票據或贖回基金可能成為初步舉措。
•建立財政聯盟是歐元債券存在的前提。歐洲委員會和歐洲理事控制國家預算的權利將可能得到強化,特別是通過確定並協商所有歐盟國家的債務上限反映出這一點。
•金融交易稅未被採納也許是該次峰會主要的負面決定,因為歐洲各國尋找新財政收入來源的急迫性顯而易見。

總而言之,此次峰會的結果是積極的。德國陣營最終意識到周邊國家公共債務形勢的緊迫性,以及緊縮政策與增長支持措施相隨的必要性。現在歐洲各國政府間的相互了解加深,其經濟政策的一致性程度增強。這一新背景以及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歐洲穩定機制對主要政府債券市場的干預將有利於降低長期利率。加之實施增長方案,其將促使當前衰退避免進一步惡化。不過增長回暖之勢應會是微弱的,其不足以使公共債務下降或會大幅減輕市場擔憂。並且債務的一體化作為可能結束債務危機所潛在的唯一“武器”被暫時擱置。來自市場的積極反映只是短暫持續的,歐元區將不得不實施更加嚴厲的措施以推進財政聯盟的形成。

峰會之後,全球金融市場表現積極,出現巨大變化。這種趨勢能否持久?

這次峰會達成的協議基本上是一些短期的解決方案。如果從長期看,可能還要通過歐洲的財政聯盟;從根本上解決統一的貨幣,但不同的財政政策造成的矛盾。短期看,市場可能出現一種短期的穩定。同時也給歐洲的各國增加經濟的增長。同時削減、壓縮政府的貸款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德國雖然在本次峰會上作出了一定的妥協,但在其他一些問題上,仍與其他國家存有許多分岐;這些分岐將對歐元區有怎樣的影響?

德國的確與其他國家的分岐比較明顯。目前,除了德國和一些北歐國家之外,其他國家的經濟一直在衰退。應該看到,法國五月份的大選之後對歐元區的微妙影響。法國總統奧朗德上台後,明顯地偏向了南歐國家。所以在尋求緊縮的過程當中,提出了增加增長。歐洲四大國家中,原來是二比二:德法聯盟堅無不克。最近卻出現了三比一的態勢。德國在許多問題上已經出現了軟化。歐元區實際上是更進一步長期妥協。總起來說,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到未來的兩年,歐元區的緊縮可能會淡化,但會繼續。歐元區解體的可能性很小。

在爭取到歐洲救助基金後,西班亞和意大利的危機能否轉危為安?

這叫“用金錢買時間”。只是可能把問題進一步往前推進。現在即使用歐元的資金購買這些國家的債券,能把長期利率保持在低位,但是這樣的效益一般只保持兩至三個月。因此預計經過三季度的之後,可能出現新一波的市場波動。最終解決歐元區的問題,不得不實行更嚴厲的監管措施來推進財政聯盟的形成。

歐美疲軟的經濟情勢對發展中國家有沒有影響?

對發展中國家的影像還是非常深刻的。從今年看,基本上市場上進入衰退,歐洲基本停滯、美國可能有二以上的增長。全球的需求會大幅減少。許多發展中國家GDP最近下滑很厲害;包括中國在內。尤其是印度,GDP從9%下滑到5,3%,而且出現全面的通脹以及全面的消費和投資下滑。因此,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一個比較艱難的時刻。但從另一方面而言,對全球來說,可能是一個恢復不平衡狀態的非常好的時期。這將是一個長期化的過程。

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形勢

美國處於復蘇緩慢、但穩健復蘇。消費已經出現了比較大的彈性投資、房地產市場也出現趨穩,失業率正在逐漸下降。預計美國今年GDP可能達到2,4個百分點。但與歐洲有所不同的是,美國政府從下半年開始需要緊縮;否則可能面臨財政的懸崖。所以下半年對美國而言至關重要。四季度可能會對市場造成一定波動。

中國從四月份開始,GDP在下滑。各項消費、投資的數據都在下滑。央行則兩次減息。除了貨幣政策之外,中國政府可能還會出台支持性的財政政策。我們預計,在這樣政策的支持下,七、八月份可能會見底復蘇。中國資本市場三季度可能回升,不僅中國,全球都可能在三季度進入黃金季,但到了四季度,可能會出現新一波波動。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