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引起各方關注

發表時間:

中國經濟放緩成為中國輿論關注的焦點。中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傑表示,中國必須立足於經濟增速不能掉到7%以下,否則會引發失業等「社會深層次問題」。復旦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孔愛國直言問題根源仍是政治體制。他說,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且一定得從根本改起,「為數不少的既得利益者會痛苦,但不改革,以後要付出的代價更大。」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新華社14日以「經濟失速引發中國式焦慮」為題指出,最新公布的中國經濟半年報告對決策層與經濟學家而言,都無法令人感到鼓舞。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昨天說,中國上半年經濟成長率7.8%,跌破8%,原因是外需嚴重不足、內需趨緩、處於經濟結構轉型期,但與其他國家相比,已是較好成績。

報導說,儘管專家對未來經濟走勢及改革方向看法分歧,但幾乎所有經濟學家和分析人士都認為,中國要加快改革來促進經濟發展,專註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促民生」等長期經濟問題。

中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傑表示,中國必須立足於經濟增速不能掉到7%以下,否則會引發失業等「社會深層次問題」。中國外彙投資院院長譚雅玲則認為,目前討論的通貨緊縮與物價關係不大,而與情緒有關,他覺得「沒有通縮前兆」。

銀河證券首席分析師潘向東指出,目前「經濟增速回落已取代物價壓力」成為大陸的主要矛盾。短期內,「穩增長」仍然需要靠投資,「因為在消費、出口、投資這『三駕馬車』中,出口受海外需求影響大,消費轉型是個中長期的過程,唯有投資最有效」。他預計,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止穩回升的趨勢,但未來3至5年的增速會下降。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13日在其博客中對2012年二季度GDP數據進行了點評。連平表示,中國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仍處於可控範圍。

連平認為,首先,從GDP增速回落持續的時間和幅度看,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要明顯好於2008年。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之時,中國經濟增長回落幅度為5.8個百分點。而本輪經濟增速回落幅度只有2.2個百分點。

其次,以就業而論,2008年沿海地區出現了2000多萬農民工“返鄉潮”,而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是600萬左右,在城裡面打工6個月以上的外出農民工增長了2.6%。。

最後,從居民收入增長情況來看,雖然GDP增速持續走弱,但在2012年上半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4%,都超過當期GDP增速。這些都表明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並未明顯影響居民收入,也從一個側面顯示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仍處可承受區間。

復旦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孔愛國勇於觸碰政治體制改革議題,他盼中國經濟邁向真正的市場機制。

孔愛國14日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暢談中國經濟各方面問題,但直言問題根源仍是政治體制。他說,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且一定得從根本改起,「為數不少的既得利益者會痛苦,但不改革,以後要付出的代價更大。」

總部位於倫敦的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在上次經濟低迷(即2008年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創建了自己的中國指數。該公司經濟學家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說,為解答關於中國經濟增長數據的疑惑,我們也建了個指數,而讓我們意外的是,它一般來說與官方數據基本接近,但今年初二者開始出現偏 離,所以關於數據質量的懷疑還是有道理的。

凱投宏觀的這個指數顯示,中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速在7.6%左右,比官方GDP數據低0.5個百分點。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