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胡適啟示十八大,制度建設化解權力焦慮

發表時間:

中共十八大前夕的權力交替帶來的焦慮,以及一九六七年香港親北京力量「反英抗暴」,遭港英當局鎮壓,是本期《亞洲周刊》報道的重點內容。

亞洲周刊
亞洲周刊 RFI
廣告

最新一期亞洲周刊的封面專題是什麼?

最新一期亞洲周刊的封面專題是:胡適啟示十八大,制度建設化解權力焦慮。中共十八大前夕的權力焦慮,暗藏太多微妙變數,反映不同利益集團的博弈,尤其薄熙來事件後,各方勢力合縱連橫。在這危疑的時刻,近年被悄然平反的胡適思想,如政治的春風,超越意識形態之爭,吹來制度建設的信息,要化解權力接班缺乏制度化保障的焦慮,也要掃走政壇的不安全感。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人大與政協的制衡角色重新受重視,而政法系統與宣傳系統的敏感領域,更需要權力制衡,避免濫權的惡果。

胡適逝世至今已經半個世紀,台灣的後輩如何看待他呢?

亞洲周刊專訪了台灣名作家李敖。李敖認真研究胡適,連胡適都承認,李敖比他自己還了解他。李敖說,在台灣六十多年來只有胡適與殷海光兩人夠看。胡適的真精神是自由容忍心平氣和,他一輩子做人從來沒有喊殺喊打,就是溫和才有胡適。

中國大陸學者又從胡適的思想中得出什麼結論呢?

中國大陸學者熊培雲在研習過《胡適全集》後,重新發現了胡適的現代價值,從實驗是檢驗真理標準到和諧社會,中國正在落實胡適當年的主張。

中國政治的發展,最近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事情嗎?

今年中共黨慶一反慣例,不開大會,總書記不作重要講話,因為薄熙來事件難定性﹑黨內意見多樣﹑十八大政治報告及人事安排未拍板等;而深層次的焦慮還是無法袪除自身的權貴化,也無力重拾「為人民」的創黨信念。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周刊還有哪些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周刊還報道:一九六七年香港親北京力量「反英抗暴」,遭港英當局鎮壓。親歷文革的資深文革研究者余汝信根據廣東軍管會及國務院資料,發現周恩來是主導者,中共一度有意派解放軍進駐香港。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