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德國太陽能公司大甩賣 中國踴躍收購

發表時間:

德國太陽能企業一個接一個倒閉,而且倒閉浪潮還在繼續擴大。中方趁機廉價收購,商場如戰場,面對黯淡前景,德國人愁腸百結、坐立不安。德國太陽能工業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嗎?

廣告

就在近三個月前,柏林的Soltecture公司申報破產。還有數天,破產管理人就將開始拍賣公司產業來償還公司欠債。公司員工因此如坐針毯。一位員工滿腹牢騷地說道:“我們投資了技術,獲得了領先地位。現在,我們卻要被賤價賣給中國了。”因為員工們已得知,中國企業漢能對收購Soltecture很感興趣。

位於北京的漢能本來主打水電廠業務,但這個與中國政界有密切聯繫的公司正在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即太陽能電池板薄片。這是新一代太陽能技術。人們不再使用厚厚的矽片,而是使用由銅、銦、鎵、硫、硒混合製成的很薄的薄片。人們把這些元素的英文打頭字母排列在一起,就成了這一新技術的名稱,即CIGS-技術。這一技術的好處是特別靈活,而且能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目前這一技術擁有的市場份額還很小,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漢能正是看到了這一前景,所以想把Soltecture的機器和技術同時買下來。

《柏林日報》認為:中國人的策略是賤價買下德國所有擁有CIGS薄片技術的公司。細觀中方的舉動,人們確會有此想法。比如,位於薩克森-安哈爾特的Solibro已於六月被中方收購。漢能對收購德國全球太陽能公司也很感興趣。該公司也已宣告破產,而且也擁有薄片技術。雖然Solibro被收購後還會擴大生產,但圈內人認為:“中方獲得薄片技術後,將在中國建造大十倍的工廠投入生產。”

德國太陽能破產潮引發的公司大甩賣還不止於此。今年年初,中國太陽能巨人賽維收購了位於康斯坦茨的Sunways公司。該公司乃高新企業,但因資金匱乏,不得不賣身易主。位於格爾森基爾希的Scheuten太陽能公司則被中國的愛子太陽能收購。

但趁機廉價收購的並不只是中國人。比如柏林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Solon破產後便被阿拉伯人收購。由於破產浪潮還在擴大,專家們估測,通過億萬歐元的國家補貼研製出來的太陽能高新技術將背井離鄉,漂離德國本土。

為什麼德國太陽能會出現大量破產?德國太陽能補貼政策緩慢剎車是個因素,而全球過量生產引發的價格戰則是個更為重要的因素。不僅德國企業,甚至太陽能大國中國也有不少企業因價格戰不斷虧損。比如正在德國擴張的賽維赤字高達27億美元。只不過由於中國政府願意繼續發放貸款,賽維及一些同行才得以繼續生存。

中國太陽能目前已進入第二發展期,即廉價收購數年前還是遙遙領先的德國企業,同時也開始在中國本土大建太陽能公園。第三發展期則是通過成本較低的高新技術來主宰世界太陽能市場。中國能否如願,還有待觀望。因為目前已有25個歐洲太陽能公司聯名向歐盟投訴中國傾銷。一旦歐盟批准此案成立,一場太陽能糾紛很可能升級成為歐中貿易戰。但歐洲深陷歐元危機難以自拔,希望中國援手相救,如果還要分心打貿易戰,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