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廣角

法國專家看中非合作

發表時間:

今年七月閉幕的北京中非合作論壇吸引了法國媒體。“中國向全世界展示非洲櫥窗”、“西方漸撤出非洲,中國趁虛而入”等報道標題印入眼簾。法國主流媒體一方面肯定了中國在非洲促進其經濟發展的一面,但同時,中國從政治上和經濟上主導非洲的勢頭也讓法國媒體提出疑問和擔憂。

中非合作論壇開幕式。2012年7月19日
中非合作論壇開幕式。2012年7月19日 REUTERS/Jason Lee
廣告

非洲的傳統合作夥伴,美、法、英、日在非洲的投入不如以前;而經濟崛起的中國、印度,甚至南韓和巴西在非洲的投資日益加大。一時間,法國媒體上掀起了“中非合作:威脅還是機遇”的大討論。

在今天的《法國廣角》節目中,我們向聽友介紹“法國巴黎高等管理學院”博士、中國問題專家拉法爾格(François Lafargue)以及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IRIS)所長、非洲事務專家余宮(Philippe Hugon)對中非合作的看法。

我們知道,中國掠奪非洲資源的看法一直是法國媒體炒作的一個主題。而拉法爾格與余宮兩名專家從理性的角度探討了中非合作。他們兩人從經濟、政治、經濟等層面審視了中國拉動非洲經濟的有利一面。兩人看法相同點是,中國投資商為非洲經濟注入了活力。但同時,中國企業在搶奪非洲市場的同時也損傷了歐洲、特別是法國企業在非洲法語國家的經濟利益。

 

中國出於何因把對非洲的援助增加了一倍?

拉法爾格(François Lafargue):首先要搞清楚中國政府給非洲提供的貸款的性質,因為國企提供的貸款和贈款的概念是不一樣的。給非洲提供的經援往往是中國企業的投資。

余宮(Philippe Hugon):按我的理解,中國給非洲撥款200億美金,這就等於提供一筆巨額貸款,但我們不知道這筆貸款的利率。中國宣布給非洲貸款增加一倍的宣傳效應很大,我們關鍵要搞清楚的是中非貸款合同的具體規定。

中國加強與非洲合作的動機是什麼?

拉法爾格(François Lafargue): 它的動機是多層面的。首先出於對能源的需求。非洲擁有世界10% 石油儲藏量。中國與利比亞或蘇丹這樣的產油大國保持着密切的關係。其次就是對礦藏的需求。像津巴布韋和南非這樣有豐富戰略礦藏資源的國家是中國謀求的主要夥伴。再有就是商業目的。非洲大陸擁有十億消費者。誠然,非洲人的購買力還不夠高,但中國企業非常熟悉低檔消費者。因為非洲大陸與中國消費者有很多共同點。中國企業知道,這類消費層還沒有渴求高科技產品,他們需要的是易修的簡單商品。

余宮(Philippe Hugon):第一個原因是滿足中國經濟增長,非洲可以提供中國需要的主要自然資源。第二個原因是,漸強的中國需要疏散密集的人口。非洲是中國人口的溢口。以2007年為例,在非洲的法國人有10萬,而中國向非洲大陸“移民”75萬。大量中國人湧向非洲的同時也向當地傳播了中國文化。

非洲由此獲得了哪些益處?

拉法爾格(François Lafargue):中國可以改善非洲經濟。數據顯示,中國投資者使得非洲原材料價格上漲,很多非洲國家在中國投資者的帶動下,其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攀升。問題在於,反過來,中國二次投資過少。中國也在非洲投資了一些醫院,但這是微不足道的。

余宮(Philippe Hugon):無可非議的是,中國促進了非洲的發展。這使得非洲加快了融入國際社會大家庭。中國大力在非洲教育上投資。根據孔子學院提供的數據,中國向1萬3000名非洲留學生提供了獎學金。但還有很多欠缺。非洲主要向中國出口未加工產品,它的工業滯後。中國出勞工為其修建公共設施,例如修築公路、鐵路。它這並沒有給非洲創造任何的就業機會。

中非之間的合作平等互利嗎

拉法爾格(François Lafargue): 雙方合作基本上是不平衡的。中國購買的主要是非洲的原材料。中國把重新加工的商品再出口給非洲。中國與非洲貿易呈現赤字,年底結算起來,非洲人賺的錢更多。例外的是2011年,原油價格大跌,看上去,中非貿易沒有那麼失衡。

余宮(Philippe Hugon):中非貿易是不對稱的。其實,前殖民國與非洲的貿易關係也是如此。中國在非洲滲透有殖民者的成分。

應把中國看成是非洲經濟的bu“捕食者”還是投資者?

拉法爾格(François Lafargue): 把中國在非洲的發展看成是“捕食者”,在我看來,這種看法有些過激。中國的經濟活力拉動了非洲資源的出口價格,例如棉花和木材。中國在非洲投資有時被看作是掠奪,那是因為,中國攪亂了非洲經濟模式,有時逼迫非洲企業倒閉;又比如,中國把非洲一些沿海漁業區竊為己有。

余宮(Philippe Hugon):我不會使用“捕食者”這個說法, 不管怎麼說,中國在非洲也算得上是一個投資者。在極少數情況下,中國在非洲的做法可以看作是掠奪者的成分,例如對“剛果民”的銅和木材的需求就有掠奪的做法。

一個沒有歐洲的非洲是否正在形成?

拉法爾格(François Lafargue):中國在非洲沒有和歐洲發生真正的競爭。有可能,中國在非洲的建築業或通訊業損害了歐洲人的利益。但中國經濟的投入增加了非洲人的購買力。歐洲人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發展邊緣行業。法國的銀行業和家樂福在非洲發展勢頭良好。中國目前在非洲法語國家的投資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搶了法國人的市場。因為,法國在非洲投資大的國家一是人口少;二是資源少。這些國家對中國的吸引力不大。

余宮(Philippe Hugon):歐洲在非洲的投入日落西山。法國企業也表現出縮手縮腳。但法國企業完全有重新佔領非洲市場的潛力。

中國不注重非洲的民主進程,是這樣的嗎?

拉法爾格(François Lafargue): 我們不能帶着虛偽的姿態談論這個問題。近來在利比亞發生的一切,不能說歐洲更加重視當地的民主建設。但在經援資金使用上的確存在着不同。歐洲人比中國人向非洲人提出的條件更苛刻一些。

余宮(Philippe Hugon):可以肯定地是,中國在給予非洲援助時不會提更多附加條件。中國會認為,民主不是替非洲人設計的。

在軍火市場上呢?

拉法爾格(François Lafargue):儘管幾年前,中國曾經向安哥拉和津巴布韋賣過武器,但中國向非洲出口的武器很少。需要講明的是,中國不希望別國把其看成是非洲不穩定因素的挑起者。她的志向是在非洲做生意。如果中國向一個非洲國家輸送武器的話,那也是幫忙、為了保持良好的關係。要說明的一點是,中國向非洲輸送的絕大部分是“維和”武器,目的是維持當地的秩序,例如向非洲警察出售催淚彈。

余宮(Philippe Hugon):中國在非洲友好夥伴國家還是設立了一些軍工廠,例如在蘇丹。中國也參與了津巴布韋的軍事計畫。她與很多大的軍火商一樣,都不願意丟失非洲武器市場。

在與中國的合作中,非洲國家可以提出哪些要求呢?

拉法爾格(François Lafargue): 在當地開闢更多的就業機會;向非洲產品更多開放中國市場。說實話,我不認為非洲人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從歐洲人那裡無法得到的對等要求,非洲國家又怎樣從中國人那裡得到呢?!

余宮(Philippe Hugon):問題出在政治層面。你有資源,別人也有同樣的資源,在競爭中,中國人哄擡價格。在技術轉讓或中國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你不肯做的,別的非洲國家肯做。這樣,你就會失去合同,丟掉中國市場。但在我看來,最終的牌仍握在非洲人的手裡。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