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關注中國

馬碩:發展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希望所在

發表時間:

中國今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僅為7,8%。引起全球關注。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最近的講話中指出,穩定經濟是一項艱巨且緊急的任務,中國經濟是否會硬着陸,不僅是中國人關心的問題也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經濟如果硬着陸對陷入歐債危機的歐洲以及經濟復蘇遲緩的美國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很多專家認為,中國國內的消費仍舊不足,中國經濟面臨新的結構改革。中國經濟怎樣才能走出低谷,未來應該進行什麼樣的改革,就此,我們請經濟專家馬碩談談他的看法。

廣告

 

中國經濟發展放緩顯而易見

馬碩首先認為中國經濟近來明顯放緩,但是同其它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是較快的,7,8%的增長率,其它任何一個國家也達不到的。不僅是發達國家,包括新興經濟體也沒能達到這一增長速度。但是同中國自己比起來,這個速度的確是放緩很多。而且這一放緩的速度是逐漸的擴大。從2011年到今年。這個趨勢還是令人擔憂的。

中國城市化率達50% 經濟放緩就業壓力大

馬碩認為,放緩的趨勢如果持續下去還是很令人擔憂的。因為中國這樣的大經濟體,城市化率已經在50%。每年很大的就業壓力。無論是城市本身大學生就業壓力,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就業壓力使得中國經濟增長必須達到8%才能消化這些新的就業人口。否則就會出現一些社會問題。

投資拉動效益遞減

中國多次提到經濟轉型,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經濟轉型尚未達到。特別是大的層面沒有完成轉型。馬碩認為,主要是投資拉動這種形式。 他說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投資拉動是應該的,中國的基礎設施等需要投資,很多地方都需要投資。他認為並不是說投資拉動本身有問題,而是投資本身效益問題。投資拉動的這種方式現在出現了收益遞減的效應。比如,該修高速公路的地方,效益高的地方已經修完了。該修鐵路,港口機場等地方也都修完了。這些領域效益在下降,如果還在這些領域投資就見不到效果了。08年4萬億的投資拉動,當時效果還可以,但是現在如果繼續這樣做,效益就非常差了。因此經濟發展的模式應該有變化。不能再一味以政府主導的,以基礎建設為特徵的投資。如果繼續下去,效益遞減是很明顯的。

西方誇大了中國經濟放緩受國際環境的影響

馬碩認為,國際環境影響中國經濟的說法被西方國家誇大。有影響是有影響,但舉例來說,比如2009年,中國外貿是負增長,但是同一年中國經濟還在增長,也就說,這一年,外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是負的。
外貿對中國經濟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沿海地區的就業,但中國這個大經濟體主要依賴中國內部經濟本身。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需要調整

中國原有的發展模式已經過時了,到了一個效益遞減的階段。馬碩認為,政府起主導作用,政府主導投資,這樣的模式基本上走到頭了。
馬碩認為,中國下一步經濟改革應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充分調動民間私營的積極性。包括生產積極性和投資積極性。不僅對他們保護,一視同仁,而且要明確的鼓勵私人企業,應該在所有的領域都允許民營和私營,除了極少數領域。中國經濟最大的潛力就在民營的私營的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大動力,也是希望所在。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